|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从美国内政视角研究美国变局及其政策走向探讨“新右翼”崛起背后美国政治的质变重新认识正在发生巨变的美国社会
内容简介
2016年,以特朗普在美国大选异军突起为标志,“新右翼”在大多数欧美主要国家同时崛起。美国共和党已系统性地 “新右翼化”,“新右翼”已成为左右美国政局变动的最大变量之一。“新右翼”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什么“新右翼”运动会在美欧兴起?其将给美国带来怎样的深远改变?
本书从美国内政视角出发,以2016年以来美国政坛巨变为线索,阐释“新右翼”的崛起,研究“新右翼”的起源、诉求和目标,探讨其背后美国变局的深层原因和演变机制。
书中从“新右翼”的政治理念和现实指向、美国政党选民联盟变迁、非法移民与反全球化议题以及当下选举政治的技术操作等方面,分析“新右翼”崛起的社会基础及其核心诉求,揭示其背后美国政治的根本性变迁。书中还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在“新右翼”政纲下推出的新政举措(以美国国内经济政策为主),包括影响最大的“减税”计划以及能源与气候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医疗保险改革等五项具体举措,分析“新右翼”的国家治理思路、现实举措与成效。本书最后几章讨论了共和党和民主党各自内部的党内斗争和整合趋势,以及拜登政府的执政策略,两党就“美国向何处去”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作者简介
强舸,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党建理论与国家治理、政党政治与美国政治等,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在众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强舸教授是2016年成功预判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极少数中国学者之一,在美国大选前就通过多篇网络文章系统分析了特朗普为什么会赢,特别是准确预测了“锈带”蓝领、中南部白人等关键选民群体的动向和非法移民等议题对选举的影响。近年来,他持续追踪研究美国政党政治,特别是“新右翼”运动,其关于美国“新右翼”政治的研究在政策咨询、学术研究和大众传媒这三个领域均产生了较好、较广泛的影响。
目 录
导论 从美国内政视角研究美国变局
一、缘起
二、 理解特朗普和“新右翼”的一些误区
三、本书框架
第一章 “新右翼”是什么
一、政治而非经济:“新右翼”带来的欧美政治议题转换
二、公权与私权:“新右翼”的核心诉求
三、西方民粹主义的现实面向 /
第二章 “奥巴马选民”vs“特朗普选民”:关键性选举与美国政党选民联盟重组
一、变局:“奥巴马选民”联盟浮现
二、共和党的两个应对思路
三、 “特朗普选民”联盟:颠覆性的新议题
四、2020年大选:例外的大选与稳固的政党选民联盟
五、小结与前瞻
第三章 “人权优先”还是“主权优先”?:美国政治中的非法移民议题
一、特朗普与民主党的政策逻辑差异
二、地域与阶层:白人群体的分裂
三、“反常”的亚裔
四、拉美裔美国人未必欢迎非法移民老乡
五、小结
第四章 从“和稀泥”到“旗帜鲜明”:美国政治营销模式变迁
一、政治风格:个人特质与外在环境的共同产物
二、反非法移民:特朗普vs克鲁兹
三、“Love Trumps Hate”:特朗普vs希拉里
四、变革时代需要“旗帜鲜明”的政治风格
五、“想当总统首先要身体好”: 零售政治在美国的复兴
第五章 “新右翼”执政方略(一):特朗普“减税”计划
一、经济政策的政治分析
二、 为什么富人反对给富人“减税”?
三、“减税”计划背后的阶层冲突
四、 一个失败的“减税”先例:“茶党” 的堪萨斯实验
五、特朗普“减税”计划的配套举措
第六章 “新右翼”执政方略(二):其他举措
一、能源与气候政策
二、产业政策:以威斯康星州富士康项目为例
三、贸易政策
四、医保改革
第七章 从“驯服特朗普”到“被特朗普驯服”:共和党的党内斗争
一、从2016年大选至今共和党党内斗争的四个阶段
二、失败的“驯服特朗普”
三、共和党的“特朗普化”
第八章 民主党的路线之争
一、民主党的传统派系格局及其政治主张
二、桑德斯与激进派
三、激进派崛起与民主党现实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九章 “自由派主张 进步派标签 工人家庭的孩子”:拜登政府的执政策略
一、2020年民主党初选与“自由派主张 进步派标签”竞选策略的诞生
二、拜登执政后对“自由派主张 进步派标签”策略的进一步运用
三、“宾夕法尼亚州工人家庭的孩子”: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与社会议题
后记
在线试读
本书将从政治学(美国内政)视角出发,研究美国“新右翼”运动的起源、诉求和行动,探讨其背后美国经济社会变迁与政治结构变化的深层原因和演变机制。我们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新右翼”运动会在美国兴起?特朗普和“新右翼”运动将给共和党、美国政治乃至美国社会带来怎样的深远改变?
本书基本分析框架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下了这段名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中国的有力应用。同样,“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也是当下美国内政和“新右翼”运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战后,由于生产力提高、福利改革、对外“剪刀差”等原因,西方世界一度形成了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认为,以阶级分析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不再适合用于研究西方国家。然而,近年来,“新右翼”运动和“激进左翼”运动的同时兴起用确凿无疑的事实告诉我们,橄榄形社会已经是西方世界的过去式(甚至它是否真的存在过都值得怀疑)。阶层割裂的鸿沟、不同群体的尖锐对立是西方国家当下常态。因此,本书旨在重新用阶级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来研究特朗普、“新右翼”运动与美国政治变迁。具体分析将从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美国社会不同利益集团和社会群体(阶层、职业、族裔、地域)的利益差异、矛盾冲突与不同诉求。特朗普和拜登以及希拉里、桑德斯,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代表哪些利益集团和社会群体?并由此阐释特朗普(以及桑德斯)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政治主张为什么会逐渐成为美国政治主流议题。在本书分析框架中,美国社会可以分为三个阶层:大企业主大富豪、主要依靠劳动获取报酬的中产阶层(工业州的蓝领、农业州的农场主都属于这一阶层)、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福利的低收入阶层(以非洲裔、拉丁裔以及非法移民为主)。并且,在三个基本阶层之上,族裔、地域、文化、职业还会叠加更为复杂的影响。全书各章会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
第二,在当下美国阶层利益分歧、矛盾对立的基础上,特朗普和“新右翼”运动兴起所带来的美国政治议题变迁、政党选民联盟重组、选举模式与政治规则变化,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党际斗争以及各自党内的分歧、斗争、妥协与整合。
第三,特朗普的执政举措如何回应“新右翼”的诉求?进而,这些在短暂的四年间推出的举措又对共和党乃至美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长期影响?与过去数十年美国政治主流不同,特朗普、拜登以及其他美国政客现在都不再想做“全民总统”,他们总是坚定地回应特定支持群体的诉求,对反对者激烈的抗议乃至行动不太在乎。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