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内容简介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是作者刘瑜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刘瑜,女,学者、作家、诗人,生于1975年12月,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9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副教授。著有《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
目录
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
权力制衡篇
选谁都差不多
哪怕只增百分之一的税
比道德制高点更高的
所谓秘诀
动什么,不能动宪法
君让臣下,臣可以不下
耳朵上的记号
咱们美国工人有力量
金融危机里的左中右
公民社会篇
至少还有记忆
就这样被你笑话
怎样保护弱势群体
对你骂骂骂不完
从问题到议题
他人瓦上霜
哗众取宠主义
大学向左,草根向右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美国要建柏林墙
控制石油的什么
敌人的权利
民主现实主义
美国大选贵不贵
福利—平等篇
他人眼中的刺
美国的“社会主义”
民主请客谁买单?
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
怎样悼念死者
有病的政治与治病的政治
有钱人该交多少税?
越民主,越低效?
病了你得管
美国的“四项基本原则”
谁有特权上大学
法治—自由篇
不告白不告
你有什么科学依据
你管得着吗
先天下之急而急
自由社会就是责任社会
人物篇
人民公敌在裸奔
你好死,我赖活
“愤青”的下场
敢飞
新保守主义的“哲学王”
“美奸”克拉克
为什么是他
奥巴马的言与麦凯恩的行
奥巴马会成为罗斯福第二吗?
告别布什:新保守主义的兴衰
后记
精彩书摘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的权益而抗争,这当然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只掌握了“权利意识”,而没有掌握“责任意识”,只是学会了民主精神的“皮毛”。事实上,当一个社会的公民还仅仅停留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的阶段,它的民主制度肯定还是夹生的。一个真正牢固的民主制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当我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要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是“当我的权益受到侵害,你要坚决捍卫我的权益;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要坚决捍卫你的权益”的责任共同体意识。只有这种共同体意识,才能真正激活民主,否则各个利益群体各自为政,也许可以因为力量对比而形成暂时的妥协,却没有共同的理念将整个社会凝聚起来。
当然公民责任意识未必就意味着人人要争做“活雷锋”,成天为国为民振臂高呼。事实上,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认为,最好的公民文化未必就是公民参与积极性最高的文化,而是在“参与意识”和“服从意识”之间的一种平衡。毕竟,一个社会不仅仅需要“热情”,也需要“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公民责任意识最好的起点就是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所谓制度建设,一部分内容是制度改革和创新,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则是对现有制度的尊重和实施。
我曾经向一个关系不错的美国朋友借一个软件拷贝,结果他竟然犹犹豫豫。平时找他帮任何忙都没有过这种情况,经过解释,原来他觉得这样复制软件太不尊重知识产权了——听了这个解释,我差点没笑出声来,竟然还有这样的书呆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美国社会有很多这样的“书呆子”,这个制度的运行成本才可以降到很低。与此相对应的一个小例子,是我以前住集体宿舍的经验。我在哥大曾经和几个印度和中国学生住一个套房,有一个公用厨房。我发现,几年下来,无论我如何苦口婆心地和他们几个“恳谈”,都无法促使他们在做饭之后清扫灶台和洗碗池。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个人经验,让我重新反思了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虽然还不至于从一个“制度主义者”转变成一个“文化决定论者”,但对于制度对文化的依赖关系,我却有了非常切身的体会。当人们普遍缺乏“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时,制度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就意味着大到惊人的实施成本。
很多后发民主化国家之所以民主化进程受挫,一个原因就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不均衡发展。人人都觉得国家欠自己的,却鲜有人各司其职地按规则办事。民众往往在大多数时候的“政治冷漠”和偶尔的“破坏性参与”之间摇摆,或者说,在“子民”角色和“刁民”角色之间摇摆,却少有日积月累的,点滴改良、沟通协调式的“公民式参与”。当权利意识的觉醒大大超越责任意识,就到达了亨廷顿所说的“政治超载”状态,政治动荡也就几乎不可避免。这样看来,避免矛盾激化时的过激参与的最好方式就是鼓励常态下的温和参与,只有允许民意的细水长流,才能避免它的山洪暴发。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