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内容简介
欧洲的入侵加上技术,推动太平洋形成统一的空间意识,也使太平洋成为权力斗争的场域。自此,大西洋时代结束,太平洋时代开启。太平洋有一个美丽的中文名称,但太平洋统一空间的形成,恰恰意味着和平远离“太平”洋,战争降临。
德国“地缘政治学之父”豪斯霍弗以世界历史的视野,结合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种族地理学、人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透视四百年来各大国在太平洋的冲突与力量消长。豪斯霍弗在近百年前就预见到,世界权力的中心在过去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战后则转移到太平洋。然而太平洋统一空间意识的觉醒,却意味着和平远离“太平”洋,战争即将来临!
眼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太平洋力量平衡的变化,《太平洋地缘政治》一书在中国智识人眼中当别有一番意义。
作者简介
豪斯霍弗,父亲是经济地理学教授,与拉采尔是同事和知交,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讨论所关切的问题,豪斯霍弗从小跟着,听了满耳朵的政治地理知识。
人文中学毕业后,豪斯霍弗自愿从军,在隶属巴伐利亚王国的野炮团服役近八年。26岁进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不久调到总参谋部任职,几年后又同时任教巴伐利亚军事学院。
1914年欧战爆发,豪斯霍弗随即返回野炮团任参谋长,一年后晋升野炮旅旅长,参加过西线的多次战役,据说从无败绩。1918年底豪斯霍弗以少将军衔退役,时已年届50,他却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并成为“地缘政治学之父”。
精彩书评
★命运的天平对每个人而言都摇晃不定,生存空间可能向任何人关闭它自己,使那曾经护送你步入成功和阳光之下的浪潮,又在你上方合拢。
——豪斯霍弗
目录
中译本导言(刘小枫)
中译者前言
德文本第三版序(1938)
德文本第二版序(1927)
导言
第一章 存在一种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吗?
第二章 从面积、海岸和位置看印度一太平洋的空间图景
第三章 太平洋生存空间原生的典型特征
第四章 太平洋空间图景意识的历史嬗变
第五章 原生民族的基本信仰
第六章 作为迁徙场域的太平洋
第七章 太平洋社会学
第八章 白种人的入侵
第九章 太平洋进入世界文化、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导致的世界图景的变化
第十章 太平洋的北部门槛
第十一章 太平洋火山带上封闭的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
第十二章 东亚的海岸线:形式上破碎,气候上统
第十三章 南太平洋海岸和澳大拉西亚
第十四章 公海航线和陆缘航线:运河和海峡的地缘政治
第十五章 沿岸航行和跨太平洋航线
第十六章 太平洋帝国与自决
第十七章 促进式渗透还是开拓式掠夺?
第十八章 通往太平洋的全球航线
第十九章 太平洋的空间价值:岛屿和边缘的价值重估
第二十章 环太平洋边缘带的殖民地缘政治
第二十一章 太平洋经济地理的独特性
第二十二章 太平洋文化地理对地缘政治的症候意义
第二十三章 太平洋军事地理的非凡意义
第二十四章 作为地缘政治压力计的太平洋政治格局
第二十五章 近海和大洋:跨太平洋文化、权力和经济体的子空间
第二十六章 结语
第二十七章 1924年至1936年的太平洋地缘政治
精彩书摘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地理与历史之间关系的研究》:
大型跨洋贸易公司作为克服大洋空间的地缘政治工具,属于那些地缘政治特征最难设想的组织。即使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只能基于倾向性非常明显的极少数相关文献,不充分地了解这些公司。因为首先,这些大型跨洋贸易公司本身都无可厚非地希望使自己的真实目标要么不为人所知,要么至少隐而不显,以防哪个竞争对手来搅局。在这些真实目标中,政治和经济必然紧密缠绕在一起。
由于这个原因,跨国公司往往心存疑虑,尤其对各国的知识研究持怀疑态度。因此,要获知跨国公司的政策、计划、政治和经济目标,只能借助长期关注跨国公司的行为特征。从跨国公司自己的出版物或间接资助的出版物那里,不能直接获得上述信息。
第二,我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法学理论,都共同致力于掩盖地球给定的特征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两个知识领域似乎相信,只要资本和法规类似,从事海外贸易和跨洋生意的航运公司应该在任何地方都一样。这两类理论都认为,跨洋贸易纯粹是人的意志行动的产物,完全独立于土地、生存空间,只需依照是否合法来判断,即不管跨洋贸易的地点和意志承担者在汉堡还是泗水(Surabaya,位于印尼),在大阪还是纽约,在海边还是施普雷河(Spree)或伊萨尔河(Isar)的岸边,在南太平洋的棕榈滩和珊瑚礁上还是在斯匹茨卑尔根岛的煤棚中,只要有类似的说辞就可以。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