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暂无大图
|
真历史在民间
|
市场价:$39.80
会员价:$19.99
折扣:49.77Off 节省:$19.81
VIP价:$18.99
折扣:52.29Off 节省:$20.81
|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这是2014年“”期间的声呐喊,也是对习李新政的试底。—港媒《南华早报》报道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抱怨?中国人的火气从哪里来?请听梁晓声说,民间的真实情绪决定了未来十年的中国!
此书是作家梁晓声本以民间视角解读国家历史的著作!讲述历史的同时针砭当下。书中更是首次曝光梁晓声若干“颇经坎坷”、“不易见到”的名篇!
再改革又成热门词,哪些改革的“硬骨头”要碰?2014新时局如何?后,政协委员梁晓声有话要说。
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我们为何过的如此沉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讲述历史同时针砭当下的时政作品。上半部分以时间为序,梁晓声回忆这个半个多世纪自己亲身参与或见证的“三反五反”、“大跃进”、“”、80年代后期等鲜为人知的敏感历史,以散文的笔法真实记录半个世纪名人、大小官员、各色商人、各等物的命运,用一个个在那个年代里的人物经历拼凑出来这个年代的大环境,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牺牲品。融叙述与议论为一体,以个人命运反应大时代特征。以故事的方式剖析当今的中国现实,解读大国成长道路上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被隐藏的一段苦痛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不该忘记,并且值得去反思。
下半部分关注日本与美国社会问题,从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是梁晓声近些年出游美日、法,从海外视角启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对国民性及历史进行思考的文章。
全书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无不针砭时弊,一阵见血,无不寄寓着梁晓声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殷切希望。书稿既保持了以往的梁氏叙事文风,其中,部分文章采用了实验写法写杂文,借用多重隐喻进行“魔幻写作”,并穿越时空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1:当政治更是政治家们之间的事时,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则有望了。
2:在人的信仰和人的利益之间架设桥梁,有如在教堂和国会之间铺展红地毯。
3:一个实际上拒绝历史反省的国家,我是既无好感也决无信任感可言的。对行为反省的有无、迟早、真伪,决定一个国家自身文明进步的节奏;而对国际行为反省的缺失,则将带给周边国家的不安,譬如日本。倘德国乃是一个亚洲国家,它的存在再强也不至于又使我这一个中国人不安。
4:中国人碰到一起,总不免首先“吐槽”一通:先言自己的怀才不遇,接着批评别人有眼无珠;先言自己的能力,接着感叹别人妒贤嫉能。“吐槽”自己生活的那座城,那个省,进而整个中国。却很少有人承认,是由于自己身上的某些毛病恰巧与社会的某些毛病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惯性撞击,才使自己陷于狼狈之境。
作者介绍
梁晓声,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品有《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生存启示录》《年轮》《浮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至今仍坚持纸笔写作,创作1600余万字。
文摘
狼狈的处境,怨不得世界险恶
我有一位朋友,家乡人,经商的。业务主项在北京,每个月都要往南方去一两次。
一次又往,目的地是常去的一座大城市。从机场到市里,约四十几分钟车程。拎着包刚一出现在机场大厅里,便被一个小伙子迎住了,问要不要乘便宜车。一听就知道是黑车司机,不理睬。
然而小伙子却彬彬有礼,恭敬之至。说可以少收二十元钱;说有什么特许证,可以免交设在半路的高速公路费;说可以抄近路,保证至少提前十分钟进入市区。后,特别强调地说,他的车可是一辆奥迪。
我的朋友,竟被说动了心,跟着那小伙子去坐那辆黑车了。
黑车果然是奥迪。而且,是黑色的。但那辆奥迪,是八十年代的老款,里里外外已经旧到不能再旧的程度了。
黑车司机将车开走以后,得意洋洋地说:“是奥迪吧?我开的是黑车不假,但是我不骗人。”
我的朋友就问:“早知道你开的是这么一辆奥迪,我根本不会上你的车。”
小伙子一笑,说已经坐上了,后悔的话就别说了呀。你不是还能省下二三十元钱嘛,不是还能提前十来分钟进入市区嘛。
我的朋友一想,可也是的,也就不再说什么不满的话。
这事儿,在我的朋友那儿,其实图的不是能省下二三十元钱。他的生意做得不错,每年入项颇丰,根本不在乎能否省下二三十元钱。早十来分钟进入市区,对他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他是直接坐到宾馆去,早不早那十来分钟,对他没什么特殊的意义。我的这一位朋友,本身有两大问题——是烟瘾很大,第二是难耐寂寞。但飞机上是不允许吸烟的;坐在他旁边的又是一位年轻女士,人家不和陌生人说话。所以他一下飞机,便立刻想要满足两大急迫而又强烈的要求。一是生理的,赶紧吸上一支烟才舒服;二是心理的,三个多小时没主动和人说话了,急迫而又强烈地想和人说说话。该市是他常去的。该市偏偏又对出租车行业规范严格——“请勿在车内吸烟”、“请勿与司机交谈”。这样两行文字,醒目地印在“敬告乘客”之宣传卡片上;卡片用透明胶条粘在车里。故我的这一位朋友每次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反而倍觉约束。对他这一类乘客,那两条“警告”很不人性化。主要是由于这种原因,我的朋友才坐上了那小伙子的黑车。
但他毕竟也是一个懂得起码的文明礼貌的人,试探地问:“我可以吸支烟?”
小伙子爽快地说:“可以。太可以了!您想吸多少支就吸多少支,想怎么吸就怎么吸。”
我的朋友一听,高兴了。掏出烟来,急不可待地吞云吐雾。
生理的要求获得满足的同时,心理的要求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于是没话找话地跟司机搭讪。
“看你样子还不到三十吧?”
“老板您眼力真准,我二十九。”
“结婚了?”
“都有孩子了。”
“男孩儿女孩儿?”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