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王安忆独辟蹊径通过一位女性一生的情与爱窥探一座城市的性格,一个时代的变迁。王琦瑶之于时代历史的意义就像是弄堂之于上海,是一闪而过背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少了王琦瑶这样的小人物,再辉煌的时代也显得空洞乏味。少了那老式的弄堂,再华丽的上海也缺少了些个性韵味。她不是大人物,不会名留青史,但她却是那Z贴近上海“芯子”的人。
作者以平缓冷静的语气、细致入微的笔触为我们搭设了一座通往故事现场的桥,呈现了一场末世繁华的海上旧梦。
内容简介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一生的故事,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想要奋力抓住最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发廊情话》《叔叔的故事》《我爱比尔》《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数百万字的小说和散文、文学理论作品。长篇小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精彩书评
体现人间情怀,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长恨歌》的作者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的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那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
王安忆的《长恨歌》出手便是与众不同。她细写一位女子与一座城市的纠缠关系,历数十年而不悔,竟有一种神秘的悲剧气息。
《长恨歌》填补了《传奇》、《半生缘》以后数十年海派小说的空白。
——王德威
这个从海上旧梦中走出来的女子,经历了20世纪的沧桑,然而,王安忆的此番书写却有着独特之处。她并不是让她的故事深深地嵌入20世纪的历史动荡中,而是让她置身于历史的边界,让历史在她身上投下一道阴影。与其他20世纪历史控诉性或颠覆性的书写不同,20世纪的历史暴力在他身上划下几道伤痕——这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她却能规避历史的强大暴力,她的故事几乎是完好无损地保持了旧上海的故事。
——陈晓明
王安忆的成熟期和爆发期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尤其《长恨歌》。我觉得她写出了非常成熟的,能够和中国小说传统相呼应的这种小说。她也体现了九十年代整个中国文学成熟的一些迹象。
——张清华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01.弄堂
02.流言
03.闺阁
04.鸽子
05.王琦瑶
第二章
06.片厂
07.开麦拉
08.照片
09.“沪上淑缓”
10.上海小姐
11.三小姐
第三章
12.程先生
13.李主任
第四章
14.爱丽丝公寓
15.爱丽丝的告别
第二部
第一章
01.邬桥
02.外婆
03.阿二
04.阿二的心
05.上海
第二章
06.平安里
07.熟客
08.牌友
09.下午茶
10.围炉夜话
第三章
11.康明逊
12.萨沙
13.还有一个程先生
第四章
14.分娩
15.“昔人已乘黄鹤去”
16.“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三部
第一章
01.薇薇
02.薇薇的时代
03.薇薇的女朋友
04.薇薇的男朋友
第二章
05.舞会
06.旅游
07.圣诞节
08.婚礼
09.去美国
第三章
10.老克腊
11.长脚
第四章
12.祸起萧墙
13.碧落黄泉
精彩书摘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长恨歌(精装本)》:
流言总是带着阴沉之气。这阴沉气有时是东西厢房的薰衣草气味,有时是樟脑丸气味,还有时是肉砧板上的气味。它不是那种板烟和雪茄的气味,也不是六六粉和敌敌畏的气味。它不是那种阳刚凛冽的气味,而是带有些阴柔委婉的,是女人家的气味。是闺阁和厨房的混淆的气味,有点脂粉香,有点油烟味,还有点汗气的。流言还都有些云遮雾罩,影影绰绰,是哈了气的窗玻璃,也是蒙了灰尘的窗玻璃。这城市的弄堂有多少,流言就有多少,是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的。这些流言有一种蔓延的洇染的作用,它们会把一些正传也变成流言一般暧昧的东西,于是,什么是正传,什么是流言,便有些分不清。流言是真假难辨的,它们假中有真,真中有假,也是一个分不清。它们难免有着荒诞不经的面目,这荒诞也是女人家短见识的荒诞,带着些少见多怪,还有些幻觉的。它们在弄堂这种地方,从一扇后门传进另一扇后门,转眼间便全世界皆知了。它们就好像一种无声的电波,在城市的上空交叉穿行;它们还好像是无形的浮云,笼罩着城市,渐渐酿成一场是非的雨。这雨也不是什么倾盆的雨,而是那黄梅天里的雨,虽然不暴烈,却是连空气都湿透的。因此,这流言是不能小视的,它有着细密绵软的形态,很是纠缠的。上海每一条弄堂里,都有着这样是非的空气。西区高尚的公寓弄堂里,这空气也是高朗的,比较爽身,比较明澈,就像秋日的天,天高云淡的;再下来些的新式弄堂里,这空气便要混浊一些,也要波动一些,就像风一样,吹来吹去;更低一筹的石窟门老式弄堂里的是非空气,就又不是风了,而是回潮天里的水汽,四处可见污迹的;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