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边是再也回不去的家乡,一边是努力融入的都市生活,进退两难间成了格格不入的异乡人,一切希望终成了“失望的爱”。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去另一座城市,另一个国家生活或者旅游,总会有小心翼翼之感,生怕不懂当地的规矩或习俗,而遭人鄙视或者笑话。就像《赞美沉默》的主人公,他这20多年一直在融入英国的生活,想要讨得所有人的欢心,却活得身心疲惫,每时每刻都不得松懈。但他还是必须坚持下去,因为英国是他向往的更好的地方,比起自己的家乡那个落后的小岛,虽然可以过得安心自在,但家乡终究无法挥洒自己的才能,是片太过有限的天地。生活终究是在别处。
内容简介
我感到胸口有硬块,医生告诉我可能是心脏病,而我的确有心病。
离开非洲故土20年,我在英国的中学干着不喜欢的工作,和爱玛的爱情也在平庸的日常摩擦中消耗殆尽。
一封家书邀请我回国探亲,他们在为我张罗相亲的事儿。是的,我从未向他们告知英国的一切,在他们眼中,我还是个单身汉。此行我也另有目的,我想要母亲打破多年的沉默,让她说出父亲的出走之谜……
作者简介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2021年因“他对殖民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处境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20世纪60年代移居英国并求学,最终在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主义写作和与殖民主义有关的论述,特别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论述。曾担任凯恩非洲文学奖和布克奖评审,2006年入选皇家文学学会。古尔纳的作品围绕难民主题,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代表作有《天堂》《海边》《来世》等。
目录
第一部分 003
第二部分 119
第三部分 205
附录: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演说“写作”
精彩书摘
随着阿美莉亚的到来,一切都只能暂缓停止。我们放下手里的所有工作,围绕婴儿转了起来,她是又拉屎又啼哭。这个婴儿甚是哭闹,让我有时不得不去想她是否厌恶自己出生的可悲境地。大家说这十分正常,多半是肠绞痛或其他毛病,但是我仍然觉得她是因为自悲在啼哭。当然,这对她没啥好处。在这儿,她有人照顾、有人疼爱,根本没有理由自悲。每次喂奶,她依偎着妈妈的乳房,仿佛那就是自由本身。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徒劳地抓着那些囚住自己的东西死不放手。
在她出生的那一刻,数周的准备和焦虑达到高潮,早已从最初的散漫无边逐渐演变为全神贯注的投入。得买几件新的家具、床单被套和一个尿布桶,还得学些儿歌,准备字母游戏,更新孕妇体况表,考虑单身状态等等。爱玛的肚子大得很快,其他倒也一切正常,这让她对一切决定都有否决权。不论怎样,听她说起育儿的各个方面,你绝不会认为这是她第一次生产。多年的教育和训练让她为这一刻有所准备。几年以前,她就知道自己要生一个名为阿美莉亚或比阿特丽斯(有时叫比阿特丽克斯)的女婴。她的论文被搁置一旁,我们关心的已不是卢卡奇、本雅明和海德格尔——此前福柯和德里达曾占据她的话语,而是斯波克博士的育儿指南。所以临盆在即时,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就忙于关注婴儿的出生了。小家伙十分健康,出奇的好动——我倒希望她安静睡着——这给叙事片段送上了奇妙的结尾。威洛比夫妇、我还有爱玛的大学好友朱迪,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轮流围在床边分享这场戏剧。去医院看望时,我沉浸在护士投来的赞许当中;当他们让我坐在爱玛的床上握住她的手时,我微笑着允诺;我甚至高兴地模仿婴儿的声音,他们认为这对于婴儿的健康着实有益。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