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解读人类与海洋关系的开创性角度:为什么我们自羊水中诞生?为什么说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一段海洋史?你真的明白“海洋是万物的本源”意味着什么吗?跟随作者,揭露一段逐渐失落的人类与海洋的历史。剖析人类灵魂深处对海洋的向往。
★数十年逐浪沉思的大师作品:有哲学家以数学入道,有哲学家以物理学入道,有哲学家以伦理入道。中国人说上善若水,而本书作者则以象征着生存与死亡的海洋入道。其所思之深之广,令人战栗。
★在诗意的包围中了解“性与死亡”: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说:“我们在屎尿中做爱”。诗人济慈的墓志铭是:“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惠特曼写道:“自茫茫人海中,有一滴水珠向我温柔靠近。”海洋是情爱、是生死、是人类的乡愁,是我们需要了解却逐渐忘记的故乡。
内容简介
由于偏爱内陆的安全感和思维方式,哲学家日益放弃了对海洋的探寻,转而将它交给了海洋生物学家、探险家和诗人。但是,诗人偶尔会连同精神分析学家一起,将我们带回万物的本源——海洋。
人性、神性、悲剧性、无边的灾难之海与有限的生命,伴随这些主题,读者可以跟随作者在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荷尔德林、梅尔维尔、伍尔夫、惠特曼、尼采、海德格尔、谢林、费伦齐、弗洛伊德的论述中探寻人类与海洋的复杂关系,揭示我们的冲动、焦虑、死亡和爱。
作者简介
戴维·法雷尔·克雷尔(David Farrell Krell)
1944 年生,美国哲学家,杜肯大学哲学博士,布朗大学德国研究客座教授,德保罗大学荣休教授,曾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地任教,专攻欧陆哲学。曾编辑海德格尔著作《基础写作》(Basic Writings),译有海德格尔的《尼采》(Nietzsche),共著有16 本专著和3 本小说,如《海德格尔与生命哲学》(Daimon Life: Heidegger and Life-Philosophy)、《德里达与动物他者》(Derrida and Our Animal Others)、《棍棒和爱抚》(The Cudgel and the Caress)、《传染:德国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中的性、疾病与死亡》(Contagion: Sexuality, Disease, and Death in German Idealism and Romanticism)、《回忆、怀旧和写作》(Of Memory, Reminiscence, and Writing)等,在哲学、文学、诗歌等领域均有作品。
目 录
作者自序
引言
第一章 任由自己沉溺在摇篮中
第二章 羊膜
第三章 灾难:向前还是向后?
第四章 万物充满了神
第五章 克洛诺斯之泪
第六章 那些溺水的人终究溺水而亡
第七章 拍岸的浪与时间水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构思优美、异常博学的作品,展现了海洋生机勃勃、令人生畏的力量,以及海洋在西方文明中的象征意义。克雷尔将哲学概念、文本阐释与诗歌灵感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部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作品。我相信,深入了解这本书的人会用不同以往的方式来体验大海。
——美国范德堡大学哲学教授查尔斯·E. 斯科特(Charles E. Scott)
克雷尔对许多古代和现代的文本进行了深入甚至奇异的研究,他对大海的热爱,对精神分析、诗歌、小说和哲学的热爱,使他的思想变得敏锐。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荣誉教授阿方索·林吉斯(Alphonso Lingis)
在心理学、生物学、哲学、神学、文学和生活领域,几乎没有比克雷尔的研究更具有开创性的主题了,他的文学敏感性和庞大的知识面,使这个主题深刻而有力量。这本博学的著作是一本文学和哲学的杰作,也是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
——美国维拉诺瓦大学哲学教授沃尔特·布罗根(Walter Brogan)
免费在线读
第六章 那些溺水的人终究溺水而亡
爱之海,知道它的只有溺水的人
没有那些横渡它的人
——罗伯特·穆斯尔:《没有个性的人》
度过了创作、改写《白鲸》的忙碌期后(虽然该书从未完成),在明白这本书显然是一个商业败笔之前,梅尔维尔很快开始了他的第二部巨著。那是一个关于内陆的故事,但是梅尔维尔告诉他的一位朋友,书里讲的是北海巨妖 —一种巨型乌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幼稚的作家”,他的目标就是排除万难写出一部成熟的作品,因此他也是一位失败的作家。他的名字叫皮埃尔(Pierre),而书的名字也是《皮埃尔》,副标题是“模棱两可”(Ambiguities)。在这部名为《皮埃尔:模棱两可》的作品中,或许它只有一个方面是清楚的,而这个方面与溺水的人和意识能力的局限性有关:
根据这些无意间说漏嘴的话,大家会觉得皮埃尔一定知道他的命运充满了艰难和困苦,他也一定清楚自己的灵魂十分阴暗和恐怖。然而,即便我们知道他处在生死攸关的境地,也没有人可以让他做出丁点儿改变,或者让他改善自己的处境。可以确定的是,皮埃尔对自己的处境没有半点儿控制。在无数极端的情况下,人类的灵魂就如同正在溺水的人;虽然他们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也知道自己为何沦落至此 —然而,大海终究是大海,那些溺水的人终究溺水而亡。
描写梅尔维尔和大海是一个愚蠢的做法。大海之于梅尔维尔就好比猫头鹰之于雅典,煤炭之于纽卡斯尔。然而,我好像是杜伊金克兄弟的另一位兄弟,我也觉得梅尔维尔不只是一位涉猎海洋故事的天真水手。但是,既然本书要讲的是与大海的际遇,那么我也只好班门弄斧,在此说一说梅尔维尔和大海。
如果要从梅尔维尔最早的两部小说——《泰比》(1844—1846)和《奥穆》(1846—1847)——讲起,我似乎必须提到早期评论家对这两部小说的普遍看法,即它们是两部传奇冒险作品。然而,在梅尔维尔的早期作品中,大海似乎乍看上去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型监狱,海上的一切都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中翻滚 —除了头顶的天空,四面的海水,别无其他”。读到后面人们会发现,大海是逃离美国清教徒文化及其所有虚伪和偏执行为的胜地。美国的神职人员很快认识到梅尔维尔作品带来的危险,基督教徒和神职人员就此成为梅尔维尔终生的敌人。这些人是导致梅尔维尔写作生涯艰辛的主要原因。这并不是说《泰比》和《奥穆》卖得不好,因为实际上很多人看过这本两书 —或许牧师的责备反倒促进了书的销量。可以说,梅尔维尔放弃创作海洋传奇并非一时兴起,他是为了更高远的目标,但这也结束了他作为通俗作家的职业生涯。当然,“清醒的决定”却帮不了像皮埃尔这样的作家。总之,由于梅尔维尔对传教士及其殖民伙伴的一贯批评,他成了一些有权势者的终生敌人。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