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黑塞是永属年轻一代的作家。
◆德国当代学者米夏尔斯称黑塞为“永属年轻一代的作家”,太多的年轻人,在黑塞笔下找到了自己的镜像。
◎诺贝尔文学奖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精选,充满希望与真实的自我回归之旅。
◆黑塞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兼具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黑塞代表作精选,收录了他的中篇小说三则,小说讲述的故事虽然不同,但都是个体的自我觉醒之旅,充满希望与真实。
◎著名德语翻译家张佩芬权威译本,德语直译
◆译者张佩芬是德语翻译家,也是中国黑塞研究的学者,其译文忠于原文,力求还原黑塞的语言精髓。
◎注释详实,消除阅读壁垒,2018年全新升级版。
◆注释详实,针对内文中涉及宗教和历史知识的疑难点,编者添加了详细注释。
例:
吉祥天女:印度教的幸福与财富女神,相传是护持神“毗湿奴”的妻子。
生主:印度神话中对创造之神的称谓。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赫尔曼•黑塞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中篇小说三则,即《盖特露德》《克诺尔普》《悉达多》。
《盖特露德》讲述了两个音乐家和女孩儿盖特露德之间的三角恋故事。三人间的友情、爱情、婚姻与音乐交织在一起,音乐家科恩特情场失意,却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探明了生命的意义,并在音乐创作上获得巨大的灵感,成为了大音乐家。《克诺尔普》则被黑塞称为“我*喜爱的小说”,主人公克诺尔普充满智慧却四处流浪,在生命弥留之际,回到家乡追寻美好的少年时光;在一个大雪之夜,向上帝忏悔了自己的一生。而《悉达多》则是一部充满宗教气息的作品,婆罗门青年悉达多离开优渥的贵族之家,走上沙门苦修之路,在与活佛乔达摩对话后意识到修行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他再次入世,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厌倦之后在河边摆渡济世,*后在河流边悟道成“佛”。
这三篇小说是黑塞早期的重要作品,平淡的故事中洋溢着追寻自我的希望与真实,也展现了黑塞思想的智慧与光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46岁入瑞士籍。1946年歌德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既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黑塞1877年出生于德国一个传教士家族,其家庭宗教气息浓厚,这极大地影响了黑塞的文学创作。此外,黑塞自小热爱阅读,七岁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并于1899年出版了诗集《浪漫之歌》,此后陆续出版了多部文学作品,影响了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人,小说《荒原狼》更是在美国青少年中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
黑塞的代表作有:小说《悉达多》《德米安》《荒原狼》《在轮下》等,诗歌《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等。
译者简介
张佩芬,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曾在《译文》《世界文学》任编辑,1980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从事德语文学研究。翻译引介了赫尔曼·黑塞、弗·迪仑马特等德语作家的多部作品,著有《黑塞研究》及论文多篇,译著有《赫尔曼·黑塞小说散文选》《迪仑马特小说集》《玻璃球游戏》《悉达多》《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媒体评论
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
——德国作家、小说家 托马斯·曼
开始读黑塞的《悉达多》,这书了不得,给人一种焚香沐浴才能拜读的感觉。写的毕竟是关于人生悟道的事情,大有禅意。一个德国人来写禅,真是令人惊异。据说西方大学生全都人手一册的,到了这个程度,不读简直就是罪过了。
——中国社会学家、作家 李银河
因为黑塞我喜爱上一种独白式的文体,像日记,也像书信;像孤独时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黑塞的文学可能影响了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寻自然、流浪、孤独,追寻自我的觉醒。
——中国台湾画家、作家 蒋勋
在线试读
悉达多过了很长时间的世俗生活,品尝到了种种乐趣,却仍然无所归依。他的官能感觉在那些火热的沙门生活年代中曾经遭受扼杀,如今又觉醒了,他享用了财富和权势,淫欲也得到了满足;但是在这段很长的时间中,他的内心深处依旧是一个沙门,卡玛拉,这个聪明的女人一眼就看清了这一点。指引他生活道路的始终是那些思索的本领、等待的本领和斋戒的本领,世界上的人,那些儿童似的人们,对于他始终只是陌生人,正如他在他们眼中是陌生人一样。
一年年安适快乐的日子飞快地流逝,悉达多简直没有感觉到年华的消逝。他已经非常富有,他早已有了一幢自己的住宅,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城外的河边还拥有一座花园。人们都很喜欢他,当他们需要金钱或者忠告的时候就跑去找他,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接近
他,除了卡玛拉。他成长年代经历过的每一个光辉灿烂的阶段,例如聆听乔达摩传教后的那些日子;和戈文达分别后的那些日子;那一次非常紧张的等待;那种既无理论指点又没有教师传授的令人自豪的独立生存;那种让自己在内心深处听到神道声音的待命状态都逐渐地变成了回忆,成了过去。如今,那过去曾一度在他面前流动,甚至还在他体内流动的圣泉,已变得遥远,它的流动声也变得轻微了。然而有许多他从游方僧人处学得的,从乔达摩处学得的,从自己的父亲——这位高贵的婆罗门人处学得的东西,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以后却仍实实在在地留存在他心里:有节制的生活,乐于思索的习惯,潜修的方法,有关于既不属于肉体也不属于意识的永恒自我的秘密知识。它们中的某些部分仍保留在他身上,某些部分则一个接一个地沉没了,被尘土所淹没了。好似陶工的圆盘,一度开动得很好,转动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逐渐开始磨损,减慢速度,逐渐停止摆动,在悉达多的灵魂中转动着苦行主义者的轮子、思索的轮子、辨别的轮子,它们连续转动了很长时间,始终还在不断震动,但是它们的震动速度逐渐减慢,变得迟疑不定,已渐渐接近静止状态。如同湿气缓缓渗入一棵渐渐枯死的树木残干一样,逐渐使它膨胀腐烂,悉达多的灵魂里渗入了世俗气和懒散习气,这些习气渐渐充塞了他全部灵魂,使他的灵魂变得沉重,疲倦,麻木僵化。与此同时,他的感官却活跃了,学到了很多东西,经历了很多事情。悉达多学会了做买卖,学会了对人们行使权力,学会了和女人寻欢作乐,也学会了穿着华丽的衣服,使唤奴仆,在香喷喷的热水里沐浴。同时他还学会了享用细致精美的饭食,吃鱼、吃肉、吃禽类、吃调味品和种种甜食,还学会了喝酒,让酒把他带入迟钝迷失的境界。此外他还学会了下棋,掷骰子,坐轿子,观看舞女表演,在柔软的床上睡觉。然而他还是和其他人不同,他感觉自己比他们优越,他永远微带讥笑地冷眼旁观世人,对他们总是带有一点儿嘲讽意味的轻蔑感,这种轻蔑感和他当沙门僧时经常对世人所怀有的那种感觉一模一样。每逢卡马斯瓦密有了病痛,发怒生气,或者自以为受人伤害,或者因为买卖上的烦恼受折磨时,悉达多总是带着讥笑的神色在一旁袖手旁观。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一个个收获季节和雨季的消逝,悉达多这种讽刺的锋芒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变得软弱无力了,他的优越感也渐渐平息静止了。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