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崇拜的跨界创新奇才;《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力作,好莱坞高价竞得本书电影改编权;比尔•盖茨撰文推荐,2018年盖茨夏季书单头条推荐
《纽约时报》、美国亚马逊图书畅销书榜首推荐;史航、小顾顾爷、严伯钧、山水美术馆、新世相感动推荐;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装帧介绍:
精装壳面选用的是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中一幅油画,根据*近的X 射线分析,它现在被认定是由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在17 世纪画的一幅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肖像。
沿着达•芬奇的创新思维,外封设计大胆尝试采用PVC材质,呈现达•芬奇水利工程装置的手稿,在“半透”的达•芬奇的真实身份庇护下,达•芬奇的那双明亮的眼如神般注视着人间。
内文选用进口伯克纸,纸张细腻平滑,四色印刷,色彩还原度高,高品质呈现150幅画作及手稿,文艺复兴时期代表画作尽收眼中,大饱眼福。
书头布仿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选用螺纹质感的布纹;前后环衬选用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代表色之一,用莎草的纸张触感,复古而雅致。
内容简介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网红”。达•芬奇能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同时,他能对自己稍显异类的状态泰然处之:私生子、同性恋、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军事装置。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纪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跨学科的才华跃然纸上,带领我们去了解这个好奇心旺盛的人。
涌现了达•芬奇、哥伦布和古登堡的15世纪,是一个通过新技术发明,探索和传播知识的时代,就如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一样。达•芬奇的天才之处正是基于那些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提升的能力:热切的好奇心、认真的观察,以及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本书的起点不是达•芬奇的艺术杰作,而是他的笔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以列奥纳多•达•芬奇令人震惊的7200页笔记,以及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的新发现为基础,用电影般的叙事娓娓道来。他剥去尸体面部的皮肉,绘制嘴唇运动的肌肉,然后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出了历史上令人难忘的笑容;他探索光学的数学原理,阐明光线如何照射在视网膜上,然后制造出了《*后的晚餐》中视觉变换的错觉,他毕生对舞台演出的热爱也促进了绘画和发明创造。他的人生提醒我们: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不应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时代的“异类”天才和创新者一样。
作者简介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创新者》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杜兰大学历史系校聘教授,历任美国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辑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董事长。
目 录
译者序 来一场个人的文艺复兴
书中主要人物介绍
16 世纪意大利货币介绍
封面的故事
列奥纳多•达•芬奇生活及作品时间线
引言 我亦擅绘
第一章 童年时光
第二章 学徒生活
第三章 自力更生
第四章 初到米兰
第五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笔记本
第六章 宫廷艺人
第七章 令人着迷的人
第八章 《维特鲁威人》
第九章 骑士纪念碑
第十章 实验科学家
第十一章 鸟类和飞行
第十二章 机械艺术
第十三章 数学
第十四章 人的本质
第十五章 《岩间圣母》
第十六章 米兰肖像
第十七章 关于艺术的科学
第十八章 《最后的晚餐》
第十九章 人生动荡
第二十章 重返佛罗伦萨
第二十一章 圣安妮
第二十二章 遗失与复得的作品
第二十三章 切萨雷•波吉亚
第二十四章 水利工程师
第二十五章 米开朗琪罗和遗失的战争作品
第二十六章 回到米兰
第二十七章 第二阶段解剖学研究
第二十八章 世界及其水系
第二十九章 罗马时期
第三十章 手指的方向
第三十一章 《蒙娜丽莎》
第三十二章 法国岁月
第三十三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造力原则
尾声 如何描述啄木鸟的舌头
致 谢
注 释
前 言
译者序 来一场个人的文艺复兴
英文“Renaissance man”可直译为“文艺复兴人”,意指那些博学多才之人,而本书的主人公列奥纳多•达•芬奇堪称其中典范。作为译者,翻译此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向读者介绍一本传记,不如说是在作者的带领下,通过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人”的眼睛来观察我们身处的世界,同一个世界在他和我们的眼中何以如此不同?虽然列奥纳多无法复活,但是他敏锐的目光与天马行空的头脑通过数千页笔记中的绘稿和文字留存至今。回想当时接受翻译此书的邀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自己对列奥纳多的精神世界充满好奇。
列奥纳多是演奏及制作里拉琴的高手、优秀的即兴诗人、演出庆典设计师、画家兼工程师、解剖学研究者、武器设计师,以及遗迹化石学的先驱……在分工愈加专业细密的今天,这简直不可思议。近现代的科技飞跃带来了知识几何级数的增长,也造就了学科间的专业壁垒,成为通才越发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令人遗憾的并不是我们无法成为“文艺复兴人”,而是很多人已逐渐对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一切失去了好奇。我们无须再去了解汽车的机械构造,出故障时,打一个救援电话就够了;我们也不用好奇体内的生理机制,有问题可以去找医生;我们更无须为塑料降解操心,那是科学家的任务。在把生活外包的同时,我们的好奇心也一并被打包带走了。可是,专业划分乃人为界限,好奇心原本不分学科领域,观察一下三岁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每天数百次的发问囊括整个宇宙。人之初,性本好奇。
拜互联网所赐,我们满足好奇心的方式已经从“去探索”逐渐演变为“被推送”。每天我们用生活外包节省下来的时间消费海量信息,但是有多少人因此获得了满足求知欲的充实,而不是感到更加焦灼的空虚?在一个二手知识随处可及的时代,或许我们应该向列奥纳多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获取一手经验,用你的双眼和双手去亲自发现,与拿着手机消费别人的成果不可能是同样的感受——省事从来都有代价。探索固然是为了答案,但乐趣却在于过程。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列奥纳多虽然中途放弃了很多作品,但从未轻易放手任何一个让他好奇的谜题。
如今有一种让人担心的新的“知识无用论”,并非认为知识没用,而是认为“那些知识对我没用”,或者“即使知道了又怎样,又不能变现”。从这样想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已经在无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列奥纳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从来不问“这有没有用”,只是不停追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在列奥纳多的眼中,连一堵染有污迹的墙也可以乐趣无穷,他说“你能在墙上的图案中发现各种风景,里面有形式各异的山峦、河流、岩石、树木、平原、宽阔的山谷和山丘,或者你还可以看到战争场面和战斗中的人物……”生命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无论是列奥纳多还是我们,终究都会两手空空地离开,唯一的区别只是你曾否活得像个满怀好奇、满心欢喜的孩子。世
界对于列奥纳多这样的人来说是一座乐园,而他们唯一的目标是尽兴而归。写到这里,我必须要感谢作者,感谢给予我支持的家人、朋友,以及中信出版社,让我有机会在半年的翻译过程中满心欢喜,尽兴而归。
文艺复兴一词的意大利语是Rinascimento,字面意思是“重生”。列奥纳多用无尽的好奇迎向每一天,于是每一天对他而言都新鲜如初,如果你正在抱怨日复一日的生活了无生趣,不如翻开这本书,跟随列奥纳多来一场属于你个人的文艺复兴,重生开始于再次睁开好奇双眼的那一刻。
汪冰
心理工作者、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医学学士、精神卫生学博士学位。
自幼好奇一切已知与未知,一直热衷于探索生命的可能性,如今致力于传播幸福的学问。
媒体评论
列奥纳多•达•芬奇在艺术和工程技术中都能发现美,而他将二者结合的能力让他成了天才。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
我想达•芬奇应该是历史上非常令人着迷的人物。尽管如今他被现在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身份是画家,但是从人体解剖学到戏剧,达•芬奇的兴趣广泛得令人瞠目结舌。沃尔特•艾萨克森用我所见过的高超的方式,将达•芬奇生活的不同侧面娓娓道来,并且解释了是什么使他如此与众不同。
——比尔•盖茨(Bill Gates) 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
达•芬奇在庆典演出上面耗费的心血,会让我们这些爱计较的现代人觉得可惜:他为什么不花费这些时间和创造力再画几幅《蒙娜丽莎》?然而,这才是能画出《蒙娜丽莎》的达•芬奇,他轻蔑地跨过所有的计算与衡量,为自己的好奇心奔波一世。为了那个神秘女人的微笑,他在圣马利亚诺瓦的地下停尸房度过了许多夜晚,他要识别那些肌肉和神经,知道微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喜欢这本《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因为我读完便确认了一件事:有的大师会让我一边尊敬,一边悄悄打着呵欠,而达•芬奇永远不会。
——史航 知名编剧、策划人
长久以来,大部分人对于达•芬奇的定位实际上存在误解。达•芬奇的才能远非仅在艺术方面,他的成就在科学、工程学、数学、医学、解剖学、音乐方面都超乎寻常,绘画艺术只是达•芬奇借以探索自然、探索真理的方式之一,甚至可以被认为是达芬奇的“业余爱好”。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达•芬奇的研究手稿在当时就被公开,人类的科技进程将至少提前五十年。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本书在开篇对达•芬奇定位的时候,并未强调《蒙娜丽莎》和《*后的晚餐》如何重要、如何伟大,而是开篇就已对达•芬奇“全知全能”的天才本质一击中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看到完整的达•芬奇。这是近来年我看到写得*全面、客观,并且富有洞察力的人物传记书籍,推荐给你!
——严伯钧 新锐西方艺术研究者
你可能会觉得达•芬奇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半途而废的“烂尾王”,但如果达•芬奇从不“烂尾”,那他就不是达•芬奇了!有些人看似样样都懂,但样样都不精,而达•芬奇却是样样精通!仅在艺术这一领域,就能和米开朗琪罗匹敌,更不用说别的方面了。
——顾爷 艺术类科普作家
达•芬奇做了很多把伟大的事物传递给人间的事情,他用绘画把神和传说变为人间可以靠近了解的细节。这本书对达•芬奇做了同样的事。经过多年的时间湮没,他的形象已经空洞,以至于我们会不了解他的魅力,而这本书成功地、令人赞叹地复原了这一切。了解人类不得不了解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不得不了解达•芬奇,了解达•芬奇,不得不看这本书。
——张伟 新世相创始人
在为山水美术馆策划2018年的达•芬奇展览期间,我和策展团队查阅了大量关于达•芬奇的出版物,这本《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是*让我们感到惊喜的。五百多年前的万物因为达•芬奇好奇的心、智慧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成为永恒,而艾萨克森为它们写就了一部史诗。
——孙越 博士 山水美术馆馆长
免费在线读
引 言 我亦擅绘
令人不安的三十而立即将到来,列奥纳多•达•芬奇给米兰的统治者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求职信,历数了自己的各种才能。他已经是佛罗伦萨卓有成就的画家,但是常常因为拖延而无法完成别人的委托,此时他也在寻找新的人生方向。在信中所列的技能中,前十段文字都是在极力推销他的工程师专长,包括设计桥梁、水道、大炮、装甲车辆,以及公共设施。直到第十一段的结尾处,他才提到自己也是一位艺术家。他是这样写的:“在绘画领域,我也无所不能。”
是的,他的确做到了。后来他创作了两幅历史上最有名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但是,他一直认为自己不只是一名画家,还是一位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者。带着顽皮而执迷的热情,列奥纳多孜孜不倦地投入了对众多领域的创新研究,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心脏、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武器。因此,他成了跨界奇才的典范,也鼓舞了那些与他秉承同样信念的人们,他们都相信“自然的万千造化”相互交织融为一体,惊人的规律就蕴含其中。在一幅手稿中,他绘制了一个身材比例完美的男性在方圆之中伸展四肢——这幅著名的《维特鲁威人》不仅彰显了列奥纳多融合艺术与科学的能力,还让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的天才。
他的艺术创作处处都能体现科学探索的痕迹。他曾解剖尸体脸部的组织和控制嘴唇的肌肉,并画出了世界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笑容。他研究人类头骨,绘制了层次分明的骨骼和牙齿的解剖图,让《荒野中的圣杰罗姆》展现出深入骨骼的痛楚。他还探索光学背后的数学规律,展示了光线如何照射在视网膜上,让《最后的晚餐》有了透视变换的魔力。
通过对光线与光学的研究,他能纯熟地通过明暗透视,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立体感。他认为,“在平面上呈现出立体感应为画家的要旨”。3立体感能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首要创新,主要归功于列奥纳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列奥纳多对科学的探究已经不只是为了绘画创作,而且是出于一种令他愉悦的本能,他就是想弄清楚神奇造化中的真意,就像他不只是为了描画天空才探索天为什么是蓝色的一样。他的好奇心就像一种充满喜悦的强迫行为,纯粹且充满个人色彩。
但是,即便在他思考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时候,他的科学研究依然从未与他的艺术分离。二者共同服务于他一生不竭的热情——了解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我们如何适应这个世界。他对自然的磅礴浩瀚心存敬畏,同时又从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感受到其中和谐的运作。比如,列奥纳多在笔记中记录了卷曲的头发、水流的旋涡,以及气流的旋转,还试着解读这些螺旋背后的数理规律。在温莎城堡参观列奥纳多晚年的洪水绘稿时,我感受到了那些旋涡的力量,我问策展人马丁•克莱顿,列奥纳多究竟是把它们当作科学记录还是艺术创作。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这是个傻问题。马丁的回答是,“我觉得他是不会区分这二者的”。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