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开红学研究之先河,开中国近代疑古思潮之先声。
内容简介
《红楼梦》宝藏六讲 《红楼梦》评论 《石头记》索隐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蔡元培、王国维、高语罕对《红楼梦》的解读,均是《红楼梦》研究中的重要论著。他们或从索隐入手,或从考据入手,总结探讨了《红楼梦》一书的题旨和美学、伦理学价值,以及文化意义,是红学研究史上的经典之作。
《史记探源》书八卷,先为序证,论说贯串全书之问题,如春秋古文、尚书古文、书序、终始五德、十二分野等事,然后分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一一进行考辨,除《管蔡世家》等十篇外,全部都有仔细深入之辨析。在对《史记》原文的勘误论证大都可从,唯所论刘歆窜改之事多有主观臆断之嫌。尽管如此,崔氏能以怀疑精神对《史记》全书进行深入考辨,对于中国古史的记述提出独到的分析,对于古史研究以及《史记》本身内容的认识,确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高语罕,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早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就读。1908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1925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被誉为“受学生欢迎的政治教官”之一。1939年参与翻译《大英百科全书》。1948年病逝。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王国维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自晚清以来所仅见。他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古史新证》、《曲录》等62种,批校典籍近200种,涉及戏曲、诗词、哲学、美学、史学、金石、考古、教育、翻译等众多领域,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崔适(1854—1924),近代经学家,受教于俞樾,治校勘训诂之学,与章太炎是同门兄弟。他的主要著作有《春秋复始》、《史记探源》、《五经释要》、《论语足徵记》等。
目 录
目录
《红楼梦》宝藏六讲
开山白 003
一面镜子 008 讲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史湘云附 031 第二讲
王熙凤 062 第三讲
几个奇女子 091 第四讲
两个老太婆 132 第五讲
——贾母和刘姥姥
《红楼梦》的宝藏 156 第六讲
《红楼梦》评论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189 章
《红楼梦》之精神 193 第二章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精神 198 第 三 章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 202 第四章
余论 207 第五章
《 石头记》索隐
自序 213
——对于胡适之先生《〈红楼梦〉考证》之商榷
《石头记》索隐 217
媒体评论
苍茫倚剑独哀吟,偶泻天灵自吐吞。眼底战场应有我,那堪憔悴作诗人。
——高语罕
先生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子,命运坎坷,达于极点。老年孑然一身,无他物,贫苦无以为生,依其弟,得不死。其弟名达,字六分,为小本营业之杂货商人,茅茨一间,方桌一张,饮食睡眠于其间,先生寄居于此,除每日帮助其弟料理零星琐事及买卖外,即着手编著《觯庐经说》《四禘通释》等书,后其弟营业不佳,生活极难维持,先生乃以百折不回之精神,劝之慰之,每日一餐,或终日不餐,在含酸茹炭中著《春秋复始》。其忍艰耐苦,异于常人,故其成就声名亦异于常人。
——王森然
在线试读
开山白
诸君!在这个举世披靡、炮火连天的当口,我来大谈红楼,一定有很多人要引以为怪,这理由不能不略略表白一下。,我在这个大时代中却是个闲人,就是无事可做的人,随便谈谈我想没有人责备我,甚至可以原谅我,再进一步说,欧洲许多大哲学家或大科学家每当大动乱时代都能理乱不闻地专门攻究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如歌德之于文学,康德之于哲学, 拉瓦节之于科学,我虽不敢妄比前贤,然而其用心则一也。有人说,专门研究专门讲说,在这时代固不能废,然而为什么独择这一种平素只供人消遣的小说——《红楼梦》呢?这也有说,,有些朋友常常听见我爱瞎三话四地谈红楼,并且以为我对于《红楼梦》的见解,与此前说红楼的迥然不同,时时怂恿我找一个机会把它公开出来。我本是个“一罐子不响,半罐子晃荡”的人,这句皖北的土话或许在座的诸君不大懂,我且借着梁任公的一段话解释一下。任公说:“我读到‘性本善’ 则教人以‘人之初’而已。”又自己批评道:“殊不思‘性相近’以下尚未通,恐并‘人之初’ 一句亦不能解……”任公且如此,所以我也就窃不自量,大胆“尝试”一下。而且现在虽然大家都忙于打仗,不暇谈文艺,但是一般国民生活上,尤其是执干戈而卫国的战士们,需要精神的食粮;一旦大战告终, 艺术生活的要求必然更加普遍、更加提高,则今日之讲究也可做将来的准备。那么,又有人说,文艺的要求固然是很迫切, 现在出版界虽然贫乏,但新的作品也不在少处,又何必从一两百年前的陈纸堆中翻出这部尽人皆知的小说来讲
呢?我却不敢赞同这种意见,因为在百事贫乏的中国,文艺的创造自然也不能例外,纵有些好的作品,也实在太少。我们青年人应当从事学习,尤应当从我们的古典作品中去学习,犹之乎革命后的苏俄青年要从莎士比亚、王尔德、左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朵思退夫斯基、普希金等等的伟大作品中去学习一样。若果我这个见解不错,那么,红楼实在是我们百读不厌、独步千古的一部不朽的杰作!它的价值实在可以和左丘明的《春秋传》、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并驾齐驱。和它先后或同时的几部大书,如《水浒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都不能同日而语、等量齐观。中国人向来对于小说的观念是错误的,他们——不是公子遭难,便是小姐养汉的记录——所谓“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在《红楼梦》 的作者曹雪芹时代,一般人尤其是上流人,对于这种进步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悬为厉禁,宝玉读《会真记》,即《西厢记》, 乃是茗烟偷着买给他,避着人读的,后来又传给黛玉读,并且极口称赞它:“真是好文章,你若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果然,林黛玉也是“越看越爱……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第二十三回)这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的渊源所在。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