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喜剧是一门多么难的艺术,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但卓别林做到了,百年来只此一人。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这欢笑背后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
内容简介 《查理·卓别林2》跨时代的滑稽大师,难以估时的世界喜剧艺术文化遗产。查理·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喜剧电影大师,他跨无声片、有声片两个时代。他是电影史上几乎无人能比的一位奇才、全才,他的构思巧妙幽默,演技精湛诙谐!
舞台生涯: 配音:英语(DD5.1)/英语(DD2.0);字幕:中文(简体)/英文/无字幕;银幕比例:1.33:1;格式:标准格式 讲述舞者梯丽因患有腿疾而企图自杀.卡弗罗以自己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梯丽重上舞台。他的善良智慧,他的脉脉温情赢得了她真挚的爱情。但是当他发现作曲家纳维尔也深爱梯丽时,他痛苦挣扎,最后,他默默看着,祝福着心爱的姑娘,然后慢慢的死去……
上映时间:1952年
城市之光: 配音:默片;字幕:中文(简体)/英文/韩文/西班牙文/法文/无字幕;银幕比例:1.33:1;格式:标准格式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流浪汉和卖花女的感人故事。小流浪汉查理非常同情怜惜双目失明的卖花女,经常竭尽所能地帮助她。为了帮卖花女筹集手术费,小流浪汉在百万富翁家做工,却被误认为窃贼而入狱。出狱后,他再次遇见重新见到光明的卖花女,姑娘凭着熟悉的感觉认出了恩人…
上映时间:1931年
摩登时代: 配音:默片;字幕:中文(简体)/英文/无字幕;银幕比例:1.33:1;格式:标准格式 讲述夏何洛这个倒霉鬼.在工厂工作老是跟不上节奏,还闯出了一大堆祸,甚至招来牢狱之灾。出狱后,他真的失业了,竟然想要回到牢里过无忧无虑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夏何洛遇上了一个天真的少女.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俩人相依为命,不久变成一对知心的挚友……
上映时间:1936年
非洲皇后: 配音:英语(LPCM2.0)/英语(DD2.0);字幕:中文(简体)/英文/无字幕;银幕比例:1.33:1;格式:标准格式;色差:彩色 这是一个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故事。一个在非洲传教的老处女失去了兄长,处处遭遇挫折。一个酒鬼船长愿意把她送出那个蛮荒之地。他们俩驾着小船,行驶在危机四伏的河道上,途中他们需要对付种种艰难险阻,而且还有阻挡航道的德军战舰。但是,大多数时间他们的“敌人”是对方。
内附奥斯卡经典电影解读手册: 01 奥斯卡文化解读 02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目录 03 奥斯卡名人录
上映时间:1951年
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父母都是游艺团的歌唱演员,一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从此跟随母亲。幼时曾流浪街头卖艺乞讨。9岁和哥哥加入弗瑞德·卡诺剧团,13岁时剧团到美国演出,而卓别林决定留在美国。制片人麦克·山内特观看了他的表演后看中了他,决定由吉斯通公司和他签约,当时吉斯通公司已经有了一批大牌的明星,但很快卓别林很快就超越了他们,并且创造了一年拍摄35部影片的奇迹。他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而他的第二部电影《阵雨之间》中改变了他的命运,片中他创造了流浪汉夏尔这个形象,这个穿着松垮裤子,大号鞋子,紧绷上衣,头戴圆顶礼帽的小胡子从此成为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喜剧形象。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者》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的女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者》和1927年的《大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他在片中分别扮演犹太理发师和希特勒,影片把矛头直接指向纳粹,展现出他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1942年他和共同生活了10年的妻子宝莲离婚。1944年他和18岁的乌娜·奥尼尔结婚,这桩年龄差距36岁的婚姻当时曾饱受争议。1947年他拍摄了《杀人狂时代》。1949年的《舞台生涯》被公认是他最好的有声电影。同年他被传为共产党人而被卷入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不满于美国的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并永远没有回美国。1957年的《纽约王》被认为是对这段生活的写照。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受勋,1979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难以估量。
约翰·休斯顿: 约翰·休斯顿是一位以反叛和古怪著称的伟大导演,9次被奥斯卡提名,曾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其他奖项更是难穷其尽。1906年8月5日,具有苏格兰和爱尔兰血统的约翰·休斯顿出生在内华达的一个小镇,据说这个小镇是约翰的祖父在一次牌局中赢来的。他的父亲就是日后成名的演员沃尔特·休斯顿,母亲是报社记者,经常周游各地寻找素材。约翰是家里的独生子,3岁时就开始和表演杂耍的父亲登台献艺。约翰7岁时,父母离婚了,他不得不轮流跟随着父母。童年时的约翰体弱多病,曾因心脏病和肾病住进疗养院。不过后来,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了,14岁的约翰中途辍学,成长为一名天赋异禀的拳击手,拿到加州业余拳击锦标赛轻量级冠军,在25场比赛中赢得22场。18岁时,约翰同中学时的恋人结婚,并开始登上百老汇舞台。可是天生野性十足的他很快放弃了婚姻和表演生活,去墨西哥另谋出路。很快,约翰成为骑兵部队中的官员和专业骑手,同时偷偷编写剧本。为了控制自己的流浪癖,约翰回到美国寻求报导工作,同时为很多报纸、杂志创作短篇小说。1932年,约翰那颗不羁的心再次蠢蠢欲动,他动身前往伦敦和巴黎学习绘画素描,曾几何时,穷困潦倒的他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乞讨者。1933年,约翰再度回到美国,开始出演影片,并充分发挥了编剧才能,为华纳兄弟公司创作了多个剧本。约翰的真正成功始于1941年的导演处女作《马耳他之鹰》,该片不仅让亨佛莱·鲍嘉成为了超级巨星,还广受影评人和观众的肯定,即使在65年后,《马耳他之鹰》仍不愧为最伟大的侦探片。二战期间,约翰以通信兵中尉的身份为美国政府拍摄了多部纪录片,同时他的第二次婚姻也走到终点。1946年,约翰与出演《乱世佳人》的伊夫林·凯斯成婚,但两人的家庭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同年,他将著名剧作家沙特的剧本《No Exit》搬上百老汇舞台,虽然票房失败,却赢得了纽约戏剧评论奖的最佳外语戏剧奖。1948年,好莱坞的殊荣再次垂青于约翰,《浴血金沙》让他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剧本奖,参演本片的约翰的父亲也拿到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约翰在片中扮演了一位游客,此后他暂停表演长达10多年。约翰迎来了全盛期,一批最优秀的美国电影也由此而生。另外,作为人权运动的热情拥护者,他和其他人一起于1947年成立了“第一修正案委员会”,以同“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进行坚决斗争。由于失望于好莱坞的黑名单扼杀了很多天才的艺术生涯,约翰同第四任妻子、芭蕾舞演员恩里卡一起移居爱尔兰。1969年,恩里卡因车祸不幸丧生,约翰的第四次婚姻就此画上句号。1972年,在墨西哥的约翰举行了第五次婚礼,5年后,他的最后一次婚姻仍没能摆脱破败的宿命。60年代,约翰重又回到台前,开始出演了大量影片,其中57岁时出演的《红衣主教》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同时,他的女儿安吉利卡·休斯顿也开始在父亲的帮助下在表演上取得长足进步,并且终于凭1985年约翰执导的影片《现代教父》夺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80年代中后期的约翰虽然仍然佳作不断,但因患有肺气肿而逐渐力不从心,可他依然不知疲倦,经常一边吸氧一边工作。为了帮助儿子丹尼·休斯顿迈好导演生涯的第一步,身体虚弱的约翰坚持要为丹尼的《Mr.North》保驾护航,不料突发肺炎,在片场辞世,享年81岁。
亨弗莱·鲍嘉: 亨弗莱·鲍嘉,美国电影演员,1899年12月25日生于纽约市,父亲是曼哈顿著名的外科医生和图书插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海军服役,复员后到剧场做勤杂工。1920年开始登台表演,1922年在百老汇首次演出,三十年代演出的角色主要是青少年。亨弗莱·鲍嘉在1930年为好莱坞拍了他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恶魔与女性》,其后又为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等影片公司拍了几部影片,不甚得志,遂返回舞台。1936年重返影坛,在《名士殉情记》一片中崭露头角,从1936年至1940年,又在二十八部影片中有过演出,大部分是扮演匪盗、流氓的角色,被誉为继詹姆斯·贾克奈和爱德华·G·罗宾逊之后第三位出色的银幕强盗,而他拍摄的这些影片也主要都是为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最成功的影片是《宝石岭》(1948)、《非洲皇后》(1951)、《叛舰凯恩号》(1954)等影片。《非洲皇后》一片使他获得了1951年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并因《叛舰凯恩号》获得1954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提名。亨弗莱·鲍嘉扮演的孤独、低沉、相信自己、愤世嫉俗的银幕形象,代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迷惘的一代。但在他死后,他的银幕形象却又被六十年代的青年当成偶像,以影片回顾展等形式大加崇拜,一时形成“鲍嘉热”。美国电影评论界有人认为,他是以有说服力的反英雄形象记载于电影史册的。亨弗莱·鲍嘉一生共演出过八十多部影片,从1943年主演《卡萨布兰卡》后,他多年来一直是好莱坞十大卖座明星之一。1956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影片《拳击场黑幕》后,因食道癌去世。乔·海厄姆为他写过传记《鲍嘉》,1980年以这本书为片名,拍摄了亨弗莱·鲍嘉的传记片。
凯瑟琳·赫本: 凯瑟琳·赫本的父母分别是医生和妇女参政活动家,从小她就被鼓励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努力锻炼自己的身体。在布瑞·迈沃学院学习时,赫本立志做一名演员,大学时演了不少戏,毕业后她开始在百老汇和其他地方演一些角色。1932年以《离婚清单》中的出色表演开始步入电影圈。次年便以《清晨的荣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转年的《小妇人》又获得提名,崛起之快令人称奇。她不同寻常的长相和态度以及新英格兰式的口音往往一开始并不讨喜,但很快观众们便会被她的天真率直所吸引,并在最后情不自禁的为之喝彩。赫本有着独特的个性,她傲慢随意,不注意形象,并且相当反感好莱坞。她曾说好莱坞:“他们一直不喜欢我,直到我开始跳大腿舞。”1934年后赫本曾短暂返回百老汇出演舞台剧,但并不成功,而她之后四年内的电影发展也并不顺利,虽仍有《育婴奇谭》这样的佳作出现但大部分片子都不卖座,甚至一度成为票房毒药。直到1940年根据她的舞台剧改编的电影《费城故事》获得成功,1942年赫本在拍摄《而立之年的女人》时认识了斯宾塞·屈塞,两人开始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他们俩一共合作拍摄了9部影片,而他们的爱情也持续了26年,直到斯宾塞去世。赫本早期的表演戏剧味较浓,而她的演技在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包括她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非洲皇后》、《夏日时光》等,在1962年拍完《长夜漫漫路迢迢》后,赫本一度息影五年。复出后的首部影片就是和屈塞合拍的《猜猜谁来吃晚餐》,这部电影为赫本带来了又一部奥斯卡奖,但因为屈塞在拍完后就去世了,赫本本人从来没有看过这部影片。赫本获奖的另外两部影片是1968年的《冬狮》和1981年的《金色池塘》。到了七十年代以后,赫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电视电影上面,她的最后一部影片是1994年的《风流韵事》。还出版了传记《我》。2003年6月29日,96岁高龄的赫本去世。赫本一生中共获得12次奥斯卡提名和4次奥斯卡奖,在1999年美国电影工业协会的评选中被评为史上最佳女演员。她身上的勇敢,自信,自由和率直被认为是美国的象征,代表了真实而又理想的美国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