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平民的角度记录时代的变化!
透过个人的小历史看国家、民族的大历史!
见证时代与人性,讲述老百姓最真实的记忆。
还原真实的历史,触碰一代人最痛的记忆。
什么是中国的60-70年代 不是历史教科书中轻描淡写的十年,也不是主流媒体矫枉过正的十年,而是平民百姓在屈辱和冤屈中傲然挺立的3650个日日夜夜。
内容简介
发生在60-70年代动荡无序的中国。文中作者基本都是亲历“故事”的主角。这些发生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平民“小故事”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点点滴滴汇成了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大历史”。
如果你曾经历过文革时期的暴风骤雨,如果你曾度过苦乐交融的知青岁月,如果你曾是77年艰难而又幸运的大学生,那么,40年前在时代磨难中经历过的一切苦乐与血泪,你一定依然难忘。今天,青春已逝,往事蒙尘,但真正的历史是不容忘却的。本书试图给你的记忆一条清晰的线索,以个人“心灵史”的视角,呈现给你平民心中最深切的记忆:见证时代,见证生命,见证灵魂,见证人性……
世上的历史有千万种,真正的历史却早已失传,那就是平民百姓的心灵史。
作者简介
李云峰,社会学者,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
目录
第壹章 傲骨本纪
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个世界 不是金钱,不是权力,不是领袖,不是那些被吹嘘为多么有力量的东西,而是平民百姓身上的傲骨!
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爸爸是好人
冬舅
父亲
珍藏的眼泪
第贰章 老插列传
他们也曾是单纯的孩子,命运却加给了他们太多的苦难,直到今天。让我们记下他们的血泪青春,那好似小鸟,一去不回来的青春……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海南岛“杂交”记
激情岁月
冬夜遇狼
在草原打针
落英山峦
领略寒冷
牛的眼泪
第叁章 侠义志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似乎只有来自底层,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们,才有能力付出,才有能力去爱,才活得更像是人。
阿蓉姐
傣家媳妇
鸽子
过生日
黑馒头
第肆章 亲情志
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亲情变得如此脆弱,又如此顽强。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不用再为亲人如此悲伤,却不知道,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父亲节的无奈
还是妈妈忘不了
姥姥
第伍章 艺文志
文化人的坎坷,就是这个时代文化的悲歌,他们得到的太少,失落的太多,应该承担的责任,一直都没有承担起来。
静静的团泊洼
“太阳纵队”传说
白薇“姑姑”
电影•怀旧•虚幻
读书杂亿
留声机
第陆章 寒窗志
当年学生的故事,今天的孩子已经无法想象。是谁在他们的身上,压下了如此沉重的负担,而他们承受的一切,又换来了怎样的今天
朝花俯拾
话说当年高考时
七七年高考
跳龙门
我的一九七七
第柒章 食货志
民以食为天,可这又是怎样的天呀!我们重视饮食,是不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快乐太少了 那些快乐又跑到哪儿去了
棒子面儿粥
红薯,红薯,大大的红薯
后巷小挑担
胡同里的豆汁
苦乐南瓜
第捌章 青春志
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动摇不了孩子的童真。我们都是孩子,虽然饱经磨难,依然向往着一个更好的未来。
挨打
疯长
故乡的故事
后悔一辈子
蓝天白云的日子
逃学
幸运的70届
我的初中老师
书摘插图
第壹章 傲骨本纪
“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爸爸是好人”
文 / 六月雪
这是前成都大学副校长庄顷的小女儿梅在“文革”期间面对别人的谩骂、攻击和歧视做出的勇敢回答。而那时,她的父亲已被迫害致死。
我和梅是在“文革”前上小学四年级时认识的。从那时至今,我们一起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成为了一生最为难得的知心朋友。她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都太年少,无法理解这突如其来所发生的一切。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我从梅那里了解到她父亲的点滴。
0000庄顷原姓王,四川广安人。年轻时就读国立四川大学,因成绩出色,被选上保送去德国深造。当时中国正遭受日寇的蹂躏,国难当头。充满爱国热情的庄顷为了救中国,实现自己的理想,放弃了去德国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去了延安。
“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爸爸是好人”建国后,他却时常独自苦闷,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在被毁灭。“文革”开始不久,他就被关押在成都锦江宾馆,每天受到连番批斗和逼供。一位庄顷生前的同事曾说过,如果有一百人在一起开会就某事讨论,九十九人持反对意见,他(庄顷)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一人也一定会坚持。
梅继承了她父亲的傲骨,一生的坎坷从没让她屈服过,就像严冬里独傲枝头的梅花。
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穿着一件白色泡泡纱短袖衫和一条墨绿色的背带纱裙,站在同学中间像个可爱的小妹妹。电影《音乐之声》里那个最小的女孩总让我想起梅当时的模样。后来,梅告诉我,她六岁半上学,所以年龄比同学小。梅对我很亲近,就像早就认识似的。她不断地给我讲好多班里和学校的事,还告诉我,她的哥哥和弟弟都在这所小学,她弟弟和我妹妹在同一个年级。我至今记得,当时的梅像个快活的小公主,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高高的额头,讲话时,头微微偏着,一点一点的,头发梳得光光的,她说每天都是姥姥给她梳头。最明显的,是脸上那一对小酒窝,笑起来可爱极了。
四年级快结束时,梅告诉我们,上了五年级,她要转学了,到成都大学附近的上游小学去。她还告诉我们,上游小学是所新学校,在草堂寺附近。我那时觉得草堂寺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我根本没有可能再和梅在一起玩了,所以很难过,心想,她为什么要走嘛,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梅走后,我们没有再联系。
六年级开学时,班主任突然宣布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梅又回到我们学校了,教务处本来想把她安排在别班,因为别班有空位置,但梅希望回到我们班来。记得当时大家都又惊又喜,欢迎梅回来。我简直觉得是奇迹发生了。
小学快毕业时,“文革”开始了,学校也关门了。因武斗越来越多,成都七中也被烧了,我们家搬进了城里。不久,我的父母也分别去了干校,进了“牛棚”。那时,梅常来我家,我也常去她家,很少见到她母亲。梅的母亲经常被挂黑牌子,游街、批斗、挨打、关押、审讯。冬天,她还被造反派拖到荷花池里,在冰凉刺骨的池水里罚站数小时。我常看到大字报和大标语上,她母亲的名字被打上了红叉,也看到过她母亲被挂着黑牌子挨斗的照片。梅的母亲是个十分优雅、刚柔并济的人,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坚强地挺了过来。
上中学时,我和梅虽不在同一所学校,但仍常来往。梅告诉我,经常有人在她课桌椅上写标语或贴纸条骂她父亲。一天,她进教室时,看见黑板上写着醒目的标语:打倒庄顷。同学们都在注意看她的反应。她把头一昂,大声说,打不倒的,就是打不倒。还有一回,当她再次看见课桌上的纸条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爸爸是好人!”那时,她才十五岁。后来有同学告诉她,她当时看上去既勇敢又傲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