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暂无大图
|
安静的位置
|
市场价:$25.00
会员价:$9.99
折扣:60.04Off 节省:$15.01
VIP价:$9.49
折扣:62.04Off 节省:$15.51
|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简朴的生活,精神的自由,闲暇的空间。
内容简介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目录
第一辑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在沉默中面对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自我二重奏
失去的岁月
苦难的精神价值
第二辑
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运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回归简单的生活
第三辑
人生寓言
一 告别遗体的队伍
二 哲学家和他的妻子
三 幸福的西绪弗斯
四 从一而终的女人
五 诗人的花园
六 与上帝邂逅
七 潘多拉的盒子
八 基里洛夫自杀
九 抉择
十 罪犯
十一 医生、巫婆和佛陀
十二 生命的得失
十三 寻短见的少妇
十四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十五 白兔和月竞
十六 孪生兄弟
十七 小公务员的死
十八 姑娘和诗人
十九 幸免者的哄笑
二十 无赖的逻辑
二十一 落难的王子
二十二 执迷者悟
二十三 清高和嫉妒
二十四 诺亚的子孙
二十五 做不足道的事情
二十六 想不明白的问题
第四辑
人生贵在行胸臆
习惯于失去
记住回家的路
《记住回家的路》小序
安静的位置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成功的真谛
第五辑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超脱:与世俗保持距离
热爱生命
亲近自然
自爱和自立
独处
第六辑
论幸福
寻常的苦难
痛苦的价值
人得救靠本能
和命运结伴而行
第七辑
悲观·执著·超脱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人与永恒》序
今天我活着——《今天我活着》序
迷者的悟——《迷者的悟》序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郑晓江《超越死亡》序
临终的尊严——山崎章郎《最后的尊严》中译本序
第八辑
困惑与觉悟
追问意义
人的悲壮
自我之谜
时间之谜
对人性的不同解释
正视死亡
我不愿意愿意死
哲学的和非哲学的死亡观
书摘插图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有两种哲学家。一种人把哲学当作他的职业,即谋生的手段。另一种人把哲学当作他的生命,甚至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智者属于前者,用苏格拉底的话说,他们是“智慧的出卖者”;而苏格拉底自己则堪为后者的典范,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英勇献身的最早也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了。
苏格拉底的经历和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孔子之于中国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两人毕生都以教育为主要事业,在哲学思想上都重人生伦理而轻形而上学,分别成为中西人文思想的始祖。
我发现,直接用政治的分野来判断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往往不得要领。苏格拉底诚然是在雅典民主派当权期间被处死的,但这并不能证明他站在贵族派一边。事实上,无论在民主政体还是贵族政体下,他都曾经甘冒杀身之祸,独自一人与民众大会或寡头政府相对抗,以坚持他心目中的正义。对于苏格拉底来说,还有比当时奴隶主两派的政治更高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的人生。
现在,人们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一般追溯到苏格拉底。诚然,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人,例如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在他们的著作残篇中也不乏人生智慧的格言,但苏格拉底确实是自觉地把哲学对象限制在人生问题范围内的第一人。他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克力同》)。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商务印书馆最近相继出版了柏拉图的《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和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的中译本,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其人和其思想提供了方便。研究者们一般认为,前者有把苏格拉底理想化的倾向,后者更符合历史真实。我倒觉得,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比作为军人的色诺芬,更能理解他们的这位哲学家老师。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更象一位哲学家。在色诺芬笔下,苏格拉底却显得有些平庸。例如,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即美德,这在前者笔下突出的是理想人格的锻造和心灵的自我享受,在后者笔下则往往把美德归结为节制,又把节制归结为获取最大快乐的手段。又如,苏格拉底之所以从容就义,色诺芬举出两点非常实际的考虑:免去老年的痛苦;死后的声誉。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则以他特有的机智方式作一番推论:死后或毫无知觉,如无梦之夜一样痛快;或迁居彼界,得以和古来志士仁人相处,不必与为思想而杀人者打交道,实为无限幸福。他的结束语是:“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哲学家的幽默和达观,跃然眼前。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