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默克尔的从政之路也是意外。她原是物理科学家,在“柏林墙”倒塌前一年成为东德政府的发言人,就此踏入政坛。2005年,她当选德国总理并三次连任。执政德国十年的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
随着欧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又站上了欧洲领导人的位置,不只是经济上的,更是政治上的实质领导。最能象征这次领导的,除了德国总理默克尔之外别无他人。默克尔,可说是现代德国的代表。
★德国最佳政治记者独家揭秘默克尔及其权力世界
★德国《明镜周刊》盛赞本书研究详实、信息完整,为读者披露了默克尔从政路上不为人知的艰辛。
★1989年,默克尔35岁,初入政坛
★2005~2015年,默克尔执政十年,德国焕然一新
德国第一位“女掌门”
领导德国平稳度过欧债危机
被誉为“欧洲大陆的管理大师”
被称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女人”
让德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重要领导力量
……
默克尔和她创造的十年神话
★全方位独家揭秘默克尔及其权力世界
内容推荐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
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以最详实的研究、完整的信息脉络,为读者全方位展示默克尔完整的政坛生涯和职业女性风采的图书。
作者简介
海尔福伯尔曼,生于1969年,专修欧洲政治与历史,曾就读德意志新闻学院。多年来,他作为德国《日报》驻联邦议会的记者,得以出入默克尔左右。 2011年起,担任《法兰克福汇报》“周日版”的政经特约记者,专门报道默克尔的政治举措。2012年,他被德国媒体选为最佳政治记者。
周思婷,本科就读于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同济大学德语系攻读德语语言文学硕士。读研期间发表了《德国人的“幸运符”》等多篇论文,并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赴德交流,走访汉堡、柏林、法兰克福、美因茨、沃尔姆斯、曼海姆、海德堡、凯瑟斯劳腾、慕尼黑、荷兰、法国等城市和国家。
目录
001
前言
005
第一章 默克尔的“普通”生活
若普通民众想见到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他最好去听歌剧或看戏剧。每当默克尔偕先生阿希姆·绍尔欣赏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抑或在德国文化部部长的陪同下观赏格哈特·霍普特曼的作品时,总会上演一幕精心策划的“寻常生活”。
025
第二章 默克尔与欧债危机
默克尔没有让官方宣布她对希腊政策的改变,而是以一种婉转的方式来表达。默克尔尝试以一个医学例子来做类比说明。她的那番话被同行的记者所引用:如果一个人总是脚疼,人们可能认为截肢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这几乎是一个谬论。手术后既不能更好地行走,也不能在生活中摆脱痛苦。
043
第三章 保守党的掌门人
在默克尔担任党主席的前几年,如果跟基民盟内部支持现代化路线的年轻政客聊天,会经常听到他们说:“您等着吧,再过几年,基民盟会与今日完全不同。”
067
第四章 核能问题的是与非
令人惊讶的是,核能政策的转变并没有给默克尔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大多数德国民众并未追究默克尔曾主张延长核电站运营年限的责任,也未曾指责她在巴符州州长一职上用人不当。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
089
第五章 来自东德的女总理
近来,默克尔也越来越强调自己东德人的身份。“总有一些事让我想起东德,想起我在乌克马克的家。”默克尔出席了由《南德意志报》杂志版组织的知名人士座谈会。会上,当被问及她青年时代做过的最难堪的事时,她回答道:“穿着从西德寄过来的全新运动衣,爬进一个有树脂的树洞。”
111
第六章 默克尔的战争策略
对德国总理来说,这是很自然的逻辑。她认为,欧洲人只负责欧洲范围的事,对波斯尼亚和科索沃采取军事干预是正确的,其他军事行动则是错的。只要加泰罗尼亚没有以暴力方式脱离西班牙独立,在岌岌可危的希腊没有爆发血腥的内战,爱好和平的德国民众断不会支持出兵。默克尔深谙此道。
135
第七章 默克尔与她的“国家原则”
默克尔这样做又是为了维护她所认为的国家原则。她绝不允许,在纳粹政权垮台67年后,让包皮环切术禁令成为影响犹太民族与本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又一障碍。
153
第八章 默克尔与资本主义
1990年,默克尔在《柏林报》上发表了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看法。如今,她的侧重点或许会有所不同。她可能不会再直截了当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只通过竞争和市场来调控经济”的方案,而可能用“护栏”一词来替代,即国家限制经济的护栏。
175
第九章 默克尔的权力本质
默克尔认为,政治上的多变来自政党体系的弱势,而且又加强了这一弱势。如果几乎所有的党派都选举基民盟主席做总理的话,那么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来解释,人们为什么恰恰应该选基民盟。因此,默克尔联合各个联盟伙伴的能力便是她最大的强权政治的资本。
203
第十章 欧洲的半个霸主——德国
默克尔有着七年多的在任经验,她是这个圈里最有经验的人之一。她只要匆忙间抽出五分钟跟欧洲重要的领导人谈一谈,就足够判断出她在布鲁塞尔欧洲峰会的各种争端中有多少谈判余地。
221
第十一章 破晓——默克尔的未来
对于默克尔和她的德国民众在欧洲多变的民主性的情况下仍然取得的成就,有一个很好的意大利语词可以用来描述:那就是“governabilità”(意为:治理),用德语说是“可治理性”。在充满大危机的时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239
致谢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三章
保守党的掌门人
深色的木头,沉甸甸的啤酒杯,美味的猪肘,这一切都散发着德国特有的光芒。然而,在施普雷河湾区的柏林宝来纳啤酒馆,这些仅是用于衬托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周围的办公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政府从波恩迁到柏林后,联邦内政部也设址于此。在这里发生过默克尔曾津津乐道的故事。2000年春天,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因献金丑闻辞去基民盟主席一职。在党内陷入危机的时刻,默克尔作为基民盟秘书长要奔波于各地参加会议。而社民党的奥托·席利却能坐在楼上的内政部长办公室发号施令。
默克尔在喝酒的时候问:“格奥尔格,你们南方人觉得我够保守吗?”格奥尔格·布伦霍尔伯是巴登-符腾堡州(简称“巴符州”)基民盟联邦议员中颇具影响力的领导。他回答道:“我们南方人本身是保守的。但是如果你能做到让我们的女儿也选择基民盟,那你就跨出了更大的一步。”
2000年 4月 10日,基民盟代表在埃森召开党代会,选举默克尔为新任党主席。她是保守党基民盟首位女党魁,来自东德,从政仅十年。一直以来,默克尔都被称为“科尔的小女孩 ”,但在圣诞节前夕,她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声明,要与科尔划清界限。
2002年,她将竞选总理的机会拱手让给巴伐利亚州州长埃德蒙德 ·施托伊贝尔。今天看来,这对她来说反而是好事一桩。
2005年,默克尔在与施罗德竞选时,仅以微弱优势取胜,迫使基民盟与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但最终她还是成为了大赢家。2 0 1 0年伊始,沐浴着春日里第一缕温暖的阳光,格奥尔格·布伦霍尔伯在斯图加特皇家公园旁的咖啡馆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起基民盟陷入献金丑闻的那段时间,他说:“是安格拉救了基民盟。”布伦霍尔伯经常去罗马拜见教皇。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也曾卷入类似的金融丑闻和政治贪渎事件,而后便一蹶不振,对此他了然于胸。当他谈到自己和默克尔时,时不时地冒出“格奥尔格 ”和 “安格拉 ”。这表明了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布伦霍尔伯来自奥斯塔尔伯县。这意味着,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相当保守。连他这样的人都愿意与默克尔深交,可见默克尔在党内的影响力之大。
联邦议院议员纳迪娜·舍恩也许就是布伦霍尔伯与默克尔在宝来纳聊天时谈到的“女儿 ”吧,只是当时纳迪娜还姓米勒。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布伦霍尔伯在宝来纳提出的设想算是成功了。纳迪娜戴着时髦的眼镜,耳朵上穿了孔。基民盟现在又重获像她这样的年轻女性的青睐。纳迪娜来自萨尔州。 2009年秋季,她参选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参加全体会议之后,她到联邦议院餐厅赴约。当时,夕阳正从总理府后边落下。 2000年默克尔当选基民盟主席时,纳迪娜 16岁。 1998年末,时值萨尔州州议会选举,她加入了德国青年联盟。她当时觉得由奥斯卡·拉方丹领导的社民党守旧且传统,而由彼得·米勒领导的基民盟年轻活力有个性。科尔竞选失利后仍以基民盟元老的身份抛头露面,这并未影响她的选择。她说:“或许是基民盟走运,我当时对联邦政治并不感兴趣。”
纳迪娜·米勒先去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她想成为记者。她说:“能在德国《时代周报》《明镜周刊》和《明星周刊》工作是所有记者梦寐以求的。”她所提的这些报刊曾被科尔称为“汉堡的黑手党 ”。默克尔的部长们正是在日后通过这些报刊对他们的正面报道争取到无党派民众的支持。纳迪娜上大学时,正值基民盟在莱比锡召开党代会,讨论税法和医保制度改革。她对这些话题不怎么感兴趣,却更愿意将心思放在国家法的入门课程上,并专心做课题报告。她成绩优秀,因此保罗·基尔希霍夫教授问她是否愿意当他的助手。米勒在基尔希霍夫教授的“联邦税法法典研究站”为他搜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归类。她从中读出,教授因提出激进的单一税法改革建议而备受推崇。之后,基尔希霍夫意外地进入了默克尔备战2005年大选的竞选团队。他必须暂时顶替因是否加入竞选团队而犹豫不决的埃德蒙德·施托伊贝尔。一夕之间,他成了不谙世事的海德堡教授。米勒说:“这真的很伤人。基民盟对他坐视不管,他们本应该更好地引导他。”基民盟中几乎没人愿意再提及莱比锡党代会上默克尔的所作所为和基尔希霍夫的助选。当时在莱比锡,默克尔无情地抛下诺尔贝特·布林姆,即使是十年后,记者给他打电话时,他仍对此缄口不言:“您可以过来,但我必须告诉您,您过来是没用的。”布伦霍尔伯也表现得好像莱比锡党代会未曾发生一样。他说,当时没有人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在回去的路上,代表们已经在讨论,这样的方案是否是好的。大多数代表从未在自己的选区为莱比锡党代会做过辩解。”还好当时基民盟没有执政,“否则我们也会落得跟施罗德一样的下场”。无论如何,默克尔已经以啤酒盖税法成功笼络并安抚了她的竞争对手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布伦霍尔伯与默克尔真正意义上的争执只有两次。第一次发生争执缘起巴符州州长京特·奥廷格以及他为前任州长汉斯·菲尔宾格所做的悼词。第二次是因为默克尔对教皇的指责。关于菲尔宾格一事,布伦霍尔伯后来认识到默克尔是对的。在布伦霍尔伯眼中,默克尔当真无可指责吗?甚至在他与默克尔发生争执时,也认为她是对的吗?“身为一国总理,必须要避免犯错,以防被反对党抓住把柄,”他说,“在联合政府内部也是如此。”犹疑了片刻,他又说道:“因执政心切,基民盟起草的政党组阁协议或许不够详尽,但谁会想到自民党竟会如此寸步不让。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