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植木理惠扛鼎之作。某些事情上,你觉得不能理解他人,也不能被他人理解,遇到这样的共情危机,心理学来帮助你!《这就是心理学》帮助你清晰的认识自己和他人,有效提升大家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行为约束等能力。
☆从优秀到卓越并不难,你只需要做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事,并坚持下来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从现在开始,确立一个崭新的目标,学习高效的方法,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每天睡前一小时,3个月全面提升个人内涵修养,让你拥有走向卓越的内在能力
每天只需花一小时,在点滴中发生改变;坚持3个月,从量变到质变;只有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用短的时间就可以学完名牌大学研究生用两到三年才能学完的通识课程
要想成为一个新领域的专家,就需要在学习的时候将知识阶段性地整理起来,等到了关键的时刻,才可以自在地将其运用。
☆日本畅销的人文通识课,畅销30万册,每30个大学生里,就有一人通读
质的内容,畅销的数量,广的受众面,只要保持不断学习的动力,你也可以做到。
☆这套书给优秀年轻人树立的个人生目标:做一个年薪百万而又卓尔不凡的精进者
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新的知识,以及跨越阶梯的勇气,就可以拥有高级又完美的成功人生。
☆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趣味讲解,揭开心理学的真面目
《这就是心理学》面向不同年龄的群体,融合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等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精华,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让心理学延伸至行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个方向。
☆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汇成一本解压的工具书
《这就是心理学》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知识,直面婚姻、情感、职场、友谊、亲子关系等正困扰着你的问题。给当下急需改善人际交往、释放压力、提升幸福感的人们中肯的幸福指南。
☆心理学效应专业剖析,全方位提升你的幸福力
巴纳姆效应——当一种笼统的人格描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人们会认为,这个描述说的就是自己。
拉绳实验——单枪匹马的工作会竭尽全力,在集体中会把责任扩散到他人身上。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巩固。
卡里古拉效应——由于反叛心理故意做一些被严令禁止的事。
社会性懈怠——集体会使人懒惰。
皮格马利翁效应——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读者好评如潮
风靡日本的畅销心理学书籍。畅销30万册,每30个日本大学生中就有一人购买此书。读完本书,你将会拥有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洞悉人性的能力。
内容简介
《这就是心理学》是一部心理学入门的典范之作,在日本连续畅销十余年。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植木理惠,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书中的心理学知识,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侧重从实用性出发,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了高效学习能力、增强人际关系、提升工作业绩以及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
本书共分为六章,每一章内容都相对独立,读者可以从章节开始渐入佳境,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由阅读:章为全书总括,介绍了“心理学究竟是什么”。其余五个章节分别通过10个现象、8大实验、9个方法、10个理论以及10个观察对心理学全面讲述,帮助读者拉近与心理学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一个更有趣的思考维度。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高效学习的方法是什么? 怎样才算客观的思考? 第六感到底准不准?这些疑惑在书中得以解决。这本书通过现象、实验、观察和技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自我焦虑、情绪管理有很大帮助。高情商不是天赋而是认知升级,“从现在开始”找到喜欢上自己的方法。这本书从“知、情、意、行”中提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洞察意识、行为约束的能力。
作者简介
【日】植木理惠:
1975年出生。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毕业于大分县立大分上野丘高等学校,并在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肄业。2004 年至2007 年担任文部科学省特别研究员,从事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译者:
钟小源:
毕业于福建华侨大学日语系,曾译有《如何有效阅读》《了不起的孩子》等十余部作品。
目 录
序言
01 何谓心理学?
01 看不见的东西,实际“存在”吗?
02 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不存在”
03 如何“从现在起”活用知识?
04 能够正确理解心理学的归纳法
05 借助研究方法来学习心理学
02 现象中的心理学
概要:从日常现象中推测人类本质
01 喜欢上自己的方法
02 集体扩大之后人的行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03 当个俊男美女真的有好处吗?
04 好奇心是本能吗?
05 记忆有时会说谎
06 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在能力
07 怎样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08 放任“小恶”给人的内心带来的变化
09 获得共鸣之后人会想要“报答”
10 教师应如何面对“班级崩坏”
专栏
03 借“实验”测量心理学
概要:重视由提出假说到检验取证的科学
01 如何让人提起干劲?
02 人是如何被精神控制的?
03 人失去干劲的瞬间
04 靠奖励来限度地激发出人的干劲
05 记忆达人的独家记忆方法
06 “虚假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07 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08 如何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专栏
04 观察洞悉的心理学
概要:将语言和行动一般化的心理学
01 “顿悟”是如何出现的?
02 重构性回忆
03 “强制回忆”会欺骗自己
04 “刻板印象”不可取
05 高学历的人能胜任工作吗?
06 “闻一知十”的人具有创造思维
07 家长和孩子是如何形成亲子关系的?
08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09 “友情”的诞生
10 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真正的恋爱?
专栏
05 整理“理论”的心理学
概要:为了分类而将现象模型化的心理学
01 高难度更能激发人的欲望?
02 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03 提高“积极性”的两个公式
04 智慧的高低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05 “心智”是可测的吗?
06 对“性格”进行科学分析后,能发现什么?
07 如何正确地应对压力?
08 信息是如何转变为记忆的?
09 有效记忆需下哪些功夫?
10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区别是什么?
专栏
06 提供“技巧”的心理学
概要:在临床发挥作用的心理学
01 如何抑制不良行为?
02 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容易引发抑郁症?
03 越在意就越难受……要如何摆脱这一恶性循环?
04 如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05 重新自我审视的究极方法是什么?
06 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是什么?
07 心理治疗师需要和来访者保持怎样的关系?
08 如何顺利地探究内心世界?
09 心理疾病存在于家庭之中
专栏
索引
在线试读
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不存在吗?
潜意识与深层心理
如果有人问你“心理学之父是谁”,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会是哪个人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弗洛伊德或荣格。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
自我、性冲动、情结、梦的解析……这些出自他们口中的概念,无不充满了神秘和魅力。今天还会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踏上前往“深层心理”的奇妙之旅。
不科学的19世纪的“心理学”
但我希望大家再仔细想想,究竟有谁亲眼看到了“自我”,又有谁将“情结”数值化了呢?
在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等人潜心研究“心理”的19 世纪,还是一个心理学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哲学和基督教影响的时代。也就是说,才诞生不久的心理学,还不具备完整的“现代科学”体系,还没有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神话中独立出来。
当时大家所重视的是可信度(believability)。因此,对于思想家而言,让潜意识与压抑这样的概念可以用“眼睛”去测量,或是去“证明”这样的概念是否“实际存在”的这类行为,对他们没有那么重要。
一个东西,哪怕用眼睛看不见,用手也无法触碰,但只要它在思想上具有整合性与优美性,那么这个东西无疑就是伟大的。这可以说是当时主流思想的总结归纳方式。也就是说,当时风靡一时的心理学,只不过是某种魔术性的、精神性的思想。
而且,“受压抑的深层心理”是看不见的(因为它在“深层”),潜意识也是无法观测的(因为它是“无”意识的)。因此,从科学层面来说,这些东西的存在与否,至今都还是个谜。并且,今后要想证明弗洛伊德等人所提出的种种概念“是否实际存在”,理论上来说,或许也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150 年间,他们的思考方式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热情支持,不仅研究学者被他们所打动,普通民众也为他们着迷。据我观察,女性更容易醉心于他们的理论概念。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