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家宴的背后凝结着生活观念与信仰的传承。《中国味道》从主食、猪肉、牛羊、家禽、鱼鲜和素食六个方面拼出一桌中国人的餐桌盛宴。全书聚焦食物与制作食物的人,潜藏在我们味蕾深处的一个又一个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过往在中国人的“一顿饭”中汩汩而出。
作者简介
丘濂: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学士,美国贝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写作领域涉及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已合著出版图书《匠人匠心》《唐朝的想象力》《故宫观止》《诗经地理》等,美食方面代表封面报道有“环球寻味”系列,“年里美味”系列,“夏日美食”系列。
黑麦: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负责“食事”专栏,“霞光里回声”播客主持,年货封面及文化报道。2015年开设私厨“黑麦的厨房”,现为独立侍酒师。
目 录
序一
一年最重要的那桌美味
序二
年夜饭中的情与味
第一章主食
为何对主食一往情深
关中:寻一碗好面
湖南:米粉的诱惑
广西:千种米食千种面
陕北:一场杂粮之旅
第二章猪肉
猪肉的十八般武艺
五花肉的英雄主义
火腿的时间主义
第三章牛羊
烹牛宰羊,原始的肉食美学
牛肉熟成主义
烤个全羊
第四章家禽
三分天下的广州白切鸡
鹅行广东:乡土与烟火
鸭都,历史中的美食日常
第五章鱼鲜
沿东海,一路向南
东海十味
鱼的江河湖海
深夜潮汕,燃起来
第六章素食
重新认识素席之美
素席的传统与现代吃法
野生菌的鲜与香
豆里寻味
腌泡菜的风味
在线试读
一年最重要的那桌美味(节选)
年夜饭必须要投入心血,因为一年只有一次,围绕着它是亲人们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无法做到年年如此,但那热闹而温暖的场面永远在记忆当中,值得回味,更值得期待。香气从厨房飘散出来,一声“开饭了”,便是春节团圆宴的大戏正式开场。
无肉不欢
凉菜之后,各色肉类大菜就要陆续“登台”了。在物资稀缺的年代,过节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大口吃肉的时段。那些凭票供应、消耗不完的肉类,又被小心翼翼地制作成腊肉和腌味,在年后还能源源不断地被享用。《食肉简史》的作者玛尔塔·萨拉斯卡将人类的“肉食渴望”部分归因于蛋白质的吸引,然而后来摄取营养有着多种方式,人们继续依赖肉类则是舌头和鼻子已经离不开肉类烹饪时的味道—肉类加热转为褐色时就会发生美拉德反应,饱含脂肪的肉类在这样的反应中会变得香气冲天。脂肪还能形成一种汁水四溢的口感,在嘴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让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元产生愉悦体验。所以即使肉类充足的今天,人们仍然把肉菜当成年夜饭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
在北京的上海人闹忙,为我们展示的正是几道自己过年都要做的肉菜。他有一家私厨,叫“闹忙膘局”,位于 CBD 的一栋公寓楼里。每日夜幕降临,窗外的繁华都市展现出流光溢彩的面貌时,他就在这里提供给食客上海家常菜的味道。此时闹忙的厨房里充满着炖肉的香味,一锅红烧肉正在小火的咕嘟中逐渐达到最完美的状态。猪的养殖不需要什么草场,投入成本最为合算。中国是猪肉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年节的餐桌上当然少不了猪肉的身影。闹忙以前家中过节最常做的是红烧蹄髈,因为要有完整的寓意,鸡鸭鱼肉都要“整”,蹄髈就是完整的肘部。不过慢慢地,家人都觉得还是红烧肉在数量上可以把握,并且一口一块也更加过瘾。过年的红烧肉和平时的版本有什么区别?闹忙说,一是要收汁收得干,油花和汁水形成水乳交融的黏稠状态包裹在肉上,每一块都黑亮黑亮闪动着光泽。要是平时,肉汁剩下来还可以用来煮菜或者下饭吃上好几顿,往往不会大火收尽汤汁。二是红烧肉总要伴着另外的食材来一起烧,那种食材借了肉香提味,烧出来更胜一筹,红烧肉反而退居到次要位置。
这大概是让北方人感到想象力缺乏的部分。红烧肉在北方也就会和土豆同烧,在南方却有了千姿百态的伴侣。最平常的是加鸡蛋或者百叶结,随着季节和时令变化,还可以加芋艿、板栗或是慈姑。红烧肉和海味同炖也是惯常做法。小的墨鱼仔不如那些巴掌大、肉质厚实的墨鱼吸足肉汁后咀嚼起来过瘾,鲍鱼今天看起来虽然显得金贵,但只要是吃过黄鱼鲞烧肉的人,这样的土豪海味便无法入其法眼—上海作家沈嘉禄提到一种“白鲞”品质最佳。在野生大黄鱼还是寻常海鲜的年代,大黄鱼腌制后暴晒制成黄鱼鲞,其中少盐而味淡者,晒干后表面会有一层薄霜样的盐花,称作白鲞。鱼鲞借了猪肉的润泽,猪肉中渗进了鱼鲞的鲜味,便是两种食材的相互成就。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