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鲁迅在广州的史料很多,出版的著作也不少,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挖的了。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仍然埋在地下,不为人知。朱崇科如一位在硬地上锄地的农夫,不管别人说什么,埋头深掘,挖出了过去未有人过问的史实。通过文本细读,朱崇科敏锐地感觉到鲁迅广州时期的作品呈现出相当耐人寻味的转型性,作者采取微观、宏观结合的方式,具体考察广州鲁迅的文体转换。这种细读与融合的方式,是朱崇科这部书以及整个鲁迅研究的一大特点。 内容简介 作本书首先立足于坚硬的史料基础上,不畏劳苦地进行坚韧的挖掘。二是本书坚持对文本的精细解读。通过文本细读,作者敏锐地感觉到鲁迅在广州时期的作品呈现出相当耐人寻味的转型性。其三,本书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度”。从哲学上看,把握一切事物的关键之点就在于“度”。所以作者的分寸感很好,对鲁迅问题转型的艺术感觉也很合,体现了以往鲁迅研究上不曾出现的中肯观点。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 ),山东人,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导兼系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2005,5),旋即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5年6月-2011年12月),2007年8月-2008年5月任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访问学者,2011年12月转任亚太研究院/国关学院教授,2013年2-7月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2-7月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客座研究员,2016年4月转任中文系(珠海)教授。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大陆增订版《“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2《张力的狂欢》(上海三联书店,2006等,并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录
推荐语: 中国社科院张梦阳研究员 引言 第一章:“革命”家鲁迅? 第一节 鲁迅来穗动因考 第二节 在思想与行动之间直面革命 第三节 广州场域中的革命转换 第四节 鲁迅视野中的香港悖论 第二章:文学家鲁迅? 第一节 文体转换:“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 第二节 风格转换:“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 第三节 作品新论:“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 第四节 鲁迅小说中的革命话语 第三章:周树人主任? 第一节 林文庆与鲁迅的多重纠葛 第二节 时为中大教务主任的鲁迅 第三节 周树人教授,还是鲁迅先生? 第四节 鲁迅小说中的公务镜像 第四章:中年男人危/机 第一节 广州鲁迅的生理痛快 第二节 广州鲁迅的精神焦虑 第三节 照相及广州鲁迅的复杂定格 第四节 “义子”廖立峨:纠结的广东符号 第五节 许广平《魔祟》重读 结论 原序——王富仁教授 参考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