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巴蜀过客》执笔人任启华(丘峙)先生收藏了陈子庄、潘天寿、顾坤伯、冯灌父、谭学楷等艺术家大量的书画作品(以画为主),从上述各名家的画作中选取了具有特色的佳作计100余幅集结成书,书中还叙述了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画家个人的相关经历、个人画风和《巴蜀过客》作者与他们的交往经历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作品,亦能帮助读者了解书画艺术家们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及高尚的人品与学养,也更好地彰显了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文化魅力与美学价值。
目录
〇〇一 潘天寿 磐石寒鹊 〇〇二 顾坤伯 龙窑 〇〇三 顾坤伯 龙门飞瀑 〇〇四 陈子庄(石壶) 梦境黄山 〇〇五 陈子庄 峭岩暮霭 〇〇六 陈子庄 状元打更 〇〇七 陈子庄 孤凫 〇〇八 陈子庄 春意图 〇〇九 陈子庄 垫江荔 附 陈子庄 瓶荔图 〇—〇 陈子庄 崖鹰 〇一一 陈子庄 书画璧 〇一二 陈子庄、冯灌父 峨眉横披 〇一三 冯灌父 峨眉华严顶 〇一四 冯灌父 四川民谣稿 〇一五 冯灌父 烟雨江岸 〇一六 冯灌父 欲雨 〇一七 冯灌父 深秋写似 〇一八 冯灌父 青城烟树 〇一九 冯灌父 行书太白诗 〇二〇 冯灌父 高山杜鹃 〇二一 冯灌父 万寿菊 〇二二 冯灌父 秋海棠 〇二三 谭学楷 青山白云 〇二四 谭学楷 藏女汲水 〇二五 谭学楷 少女背水 〇二六 谭学楷 川江急湍 〇二七 谭学楷 丙寅山水图 〇二八 晏济元 其意黄山 〇二九 晏济元 春风绿野 〇三〇 晏济元 庐山三叠泉 〇三一 晏济元 庐山真面目 〇三二 晏济元 无题 〇三三 晏济元 题五老峰书 〇三四 晏济元 书画一法 〇三五 晏济元 巫峡千山 〇三六 晏济元 敬亭深处 〇三七 晏济元 行书论画 〇三八 陆俨少 巫峡清秋 〇三九 陆俨少 行书李白诗 〇四〇 程十发 蜀葵驯鹿 〇四一 程十发 旅途学稿 附 程十发 壶公遗墨 〇四二 余任天 琴里高山 〇四三 吴一峰 写峨眉所见 〇四四 吴一峰 鸡足山所见 〇四五 吴一峰 峨眉横古雪 〇四六 吴一峰 窦圃飞渡 〇四七 吴一峰 涪江所见 〇四八 周抡园 川西放筏 〇四九 周抡园 鹧鸪山牦运 〇五〇 周抡园 天涯剑柏 〇五一 周抡园 双柏 〇五二~〇五五 周抡园 教学示范册选 〇五六 周抡园 归旅 〇五七 伍瘦梅 蜀山欲雨 〇五八 伍瘦梅 嘉陵风帆 〇五九 伍瘦梅 嘉陵江中所见似 〇六〇 伍瘦梅 节临《书谱》并释文 〇六一 秦仲文 远望都江堰 〇六二 秦仲文 风雪松杉 〇六三 王雪涛 葡萄黄蜂 〇六四 关松房 蜀山写生 〇六五 郭味蕖 芭蕉凌霄 〇六六 苏葆桢 硕果累累 〇六七 苏葆桢 海棠八哥 〇六八 岑学恭 三峡风帆 〇六九 梁白云 偶成此帧 〇七〇 梁白云 偶成其二 〇七一 周子奇 写生葡萄 〇七二 刘崇正 玄珠墨梅 〇七三 苏世珍 春耕图 〇七四 侯子步 大岷山图 〇七五 芮敬于 境在二石之间 〇七六 赵蕴玉 行书旧作 〇七七、〇七八 赵蕴玉 书画扇 〇七九 任启华、吴一峰 小桥流水 〇八〇 吴一峰 行书窦子明仙坛诗 〇八一 李寸松 四海财通 〇八二 任启华 临永乐宫三清殿北壁功曹玉女 〇八三 任启华 临纯阳殿东壁山水人物 〇八四 任启华 临纯阳殿南壁东侧局部 〇八五 任启华 临宝梵寺壁画天王图 〇八六 任启华 临宋人山水 〇八七 任启华 临陈洪绶青绿山水 〇八八 胡立、任启华 青城远望 〇八九 赵望云、李邺等 繁花图卷 〇九〇 张大千 无款拟元人山水 〇九一 张大千 师生册之高士携杖图 〇九二 何海霞 师生册之秋山茅屋图 〇九三 刘君礼 师生册之深山觅句图 〇九四 王永年 师生册之水仙图 〇九五 冯其庸 独树老夫家 〇九六 冯其庸 题石壶诗 〇九七 冯其庸 赞石壶诗 〇九八 何君辉 观画有感 〇九九 王伯敏 谢石壶老人 一〇〇 王伯敏 题石壶画 一〇一 周沧米 悼子庄先生 一〇二 吴凡 怀石壶新诗一首 一〇三 陈子庄 篆书录白石诗 一〇四 陈子庄 手拓汉砖拓片《亭长》 一〇五 陈子庄 手拓汉砖拓片《车马》 一〇六 陈子庄 石壶为我治印
|